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和風玩游戲教案篇一
一、設計意圖: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大地震震動了世界,震動了中國,也震動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災難發生后是解放軍叔叔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始了分秒必爭的救援行動,解放軍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設計了“小小救援隊”這一體育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二、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走、跑、跳和平衡能力,掌握側面鉆的技巧,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2、學習解放軍勇敢、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3、培養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活動準備:
1、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讓幼兒了解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況。
2、平衡木2根(寬15厘米,高35厘米)、塑料山洞4-6個(直徑50厘米)、小椅子4把。
3、負重包每人一個(內裝水和食物約1公斤左右)、布偶娃娃若干。
4、錄音機、磁帶《學做解放軍》,布置好場地。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肩負背包,扮演解放軍,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準備活動:集合、分散、隱蔽、匍匐、沖鋒。
師:今天我們來學勇敢的解放軍,你們知道勇敢的解放軍是怎么樣的嗎?(不怕苦、不怕累、不掉淚)
2、幼兒自由選擇不同場地進行嘗試練習
師:在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房屋倒塌,幾十萬人無家可歸,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在這緊急時刻勇敢的解放軍要鉆山洞、走小橋、過小山去解救受災群眾。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勇敢的解放軍練習本領。
(1)請個別幼兒嘗試,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2)教師以向幼兒學習的方式示范側面鉆的動作要領:側面站立,一只腳先從山洞中伸出,然后低頭鉆過,身體不能碰山洞。
(3)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幼兒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4、競賽游戲:小小救援隊師:現在解放軍要進入災區送去食物和水,并把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
教師示范:第一個幼兒要鉆過山洞(塑料山洞),走過獨木橋(平衡木),爬過小山(2把椅子,背靠背),找到受災群眾(布偶娃娃)并喂食物和水,然后直接跑回來把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拍一下同伴的手,依次進行,比一比哪隊的動作快。
規則:
(1)幼兒分成兩組比賽,各組以最后一名幼兒先回到出發地為勝。
(2)要按規定的路線走。
5、放松身體,結束游戲。
(1)小結講評,用不同放方式表揚幼兒不怕困難、勇敢。
(2)聽音樂做放松活動,組織幼兒整理運動器械。
五、活動延伸:在晨間和自由活動時讓幼兒自由練習側面鉆。
六、活動評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我們引導幼兒關注發生在身邊或是通過媒體信息了解到全社會的重大時間、熱點問題,選擇對幼兒發展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和問題,生成主題活動,成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就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關注的熱點問題。從整個活動活動過程看,孩子們積極投入,走、跑、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我覺得該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活動內容的綜合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在動作的發展上注意到基本動作的全面性,如走、跑、鉆、平衡等,活動重點是學習側面鉆的能力。
2、情景設置的游戲性、趣味性。整個活動以“小小救援隊”為主線,幼兒積極、主動投入于“勇敢的解放軍”的角色中,學本領,搶救“受災群眾”,有效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使整個活動的節奏更為緊湊。
3、教育手段的主動性。我通過場景的變化,鞏固走、跑、平衡等能力,主動探索側面鉆的動作方法并能夠熟練掌握運用。如:我給孩子們創設了多種玩教具供幼兒自由選擇:平衡木(幼兒可練平衡)、弓行圈(幼兒進行鉆的練習)、椅子(幼兒進行跳的練習)。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滿足他們的需要,提高幼兒的興趣和主動性。
4、材料提供上的層次性。在活動中,我利用器械的不同組合創設出不同的動作難度條件――一開始設置一個弓行圈練習側面鉆的能力,讓幼兒體驗鉆過去的快樂,而當我觀察到他們已經可以掌握這個動作技巧時,我又把兩個弓行圈連在一起,增加了活動的難度。
幼兒園和風玩游戲教案篇二
設計意圖:
1、可以像鉛筆,也可以像火箭;
2、可以像鴨子,也可以像大白鵝……
這些數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神奇和有趣呀!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光用小嘴巴數數并不難,可如何讓他們正確的認識數字并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呢?為了讓小班幼兒感知并認識數字,結合ppt課件,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趣味數字》,通過象形兒歌、趣味練習、娛樂游戲、幼兒歌曲多種方式,層層遞進讓幼兒走進數字、理解數字、喜歡數字。同時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以游戲操作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理解并說出多1或少1的關系。
3、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見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2、物質準備:
ppt課件、彩色數字卡片1—10若干、自制數字情景卡槽活動過程:
一、欣賞數字歌,引出主題。
觀看ppt第3頁,讓幼兒聽語音。
教師導入:“數字寶寶和你們做游戲,看看都有哪些數字呢?”
二、發現相鄰數的秘密。
觀看ppt第4頁,讓幼兒了解相鄰數的基本含義。
教師導入:“仔細聽一聽,什么是相鄰數?”
三、幼兒操作,相鄰數找朋友。
播放ppt第5頁至9頁,通過游戲操作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認識。
四、相鄰數消消樂迷宮。
播放ppt第11頁,相鄰數消消樂,幫小蝴蝶指路。
教師導入:“相鄰數消消樂,一起來幫助小蝴蝶吧!”
幼兒園和風玩游戲教案篇三
1.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并能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問題。
2.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三、活動重難點
1.能用多種工具進行測量
2.學習并掌握簡單的測量方法并能記錄測量結果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探索用多種工具和多種方式測量桌子的長度
提問:
1.你剛才使用什么工具測量的桌子?你是怎么測量的?請你來給大家示范一下。
2.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沒請一個幼兒示范后,讓其他幼兒說一說)
3.師幼共同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著往下測量。
(三)再次測量桌子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請你用和剛才不一樣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長度,然后把你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幼兒進行測量,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
1.你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測量的?(請幼兒出示測量記錄表)
2.請你對比兩次測量結果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同一張桌子兩次測量結果會不一樣?)
3.雖然測量工具不同,但是測量出來的桌子長度都是一樣的。
(四)介紹常用測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去測量了一些物品,那些都是非測量工具,正常的標準測量工具都是有精確的刻度線,像直尺和卷尺(教師出示直尺和卷尺實物讓幼兒分享觀察)
1.幼兒使用自由測量嘗試測量教室里的任何物品,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2.幼兒之間相互介紹測量的過程,體驗測量活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后測量家里的東西,并記錄測量結果,回園后和幼兒一起分享。
2.在家長的幫助下使用常用測量工具測量物品,加深幼兒對測量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幼兒園和風玩游戲教案篇四
游戲玩法:幼兒和家長分成若干組,每組四位家長和幼兒,幼兒和家長距離10米面對面站好。游戲開始,教師發令后,幼兒手持皮球迅速向前單手邊拍球邊繞障礙物前進。拍到家長處接住球交給家長,家長手持皮球快速單手邊拍球邊繞障礙物前進到終點,速度快的一組為勝。
游戲規則:
(1)、幼兒必須單手邊跑邊拍球,如球失落要從失落處拾起后,繼續拍球前進。
(2)、幼兒必須在起跑線后交接球
幼兒園和風玩游戲教案篇五
主要可練習的動作例如:全腳掌著地走、前腳掌走、腳跟走、交叉走、高抬腿走、后踢步走、彈簧步走、輕輕的走、跨步走、頂腳走、閉目行走、屈體向前(后)走、半蹲走、全蹲走、后退走、側身并步走、變向行走、結合上肢及軀體動作的行走、持物走、推拉物品走、踩高蹺走、雙人及多人協同走等方式。
走步游戲例如:
聽我指揮;我要慢慢長大;看誰做的像;寫個字你認認;跨下抓棒;大家一起來幫忙;踩石過河;踩著高蹺晃悠悠;掉不下來;閉著眼睛找一找;繩子上的舞蹈;椅子上的行動;小豬別跑;三打“白骨精”;二人三足走;朋友總是在一起。
各年齡段教學內容要求:
小小班:邊走邊從低矮的障礙物(如繩子、積木等)上跨過;
一個跟著一個走;
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等。
小班:在指定范圍內四散走;
模仿各種動物或人物走的姿勢;短途遠足等。
中班:聽信號有節奏地走;
用腳尖走、蹲著走;高舉手臂走;
在物與物之間或平衡板上走;
倒退步走、上下坡走等。
大班:一對一整齊地走;聽信號變速或變換方向走;
較長距離的遠足等。
大班體育游戲活動:小小旅行家
活動目標:
1.嘗試進行走、跑、跨、跳、鉆、爬等動作進行旅行,動作靈敏,有一定耐力。
2.在旅行活動中,能探索發現旅游線路,有勇敢向前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
2.探索路線圖每組一張。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嘗試在旅游過程中,運用多種動作進行,探索正確的行進路線。
2.教學難點: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如向左、右、前、后。
活動過程:
1.聽信號走。
——練習一路縱隊走,要求一個跟著一個,保持一定間距地走。
——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如向左、右、前、后。
2.探索旅行線路。
——請幼兒自由觀察場地上的游戲材料,啟發幼兒可以怎么玩。
——出示圖示,了解正確的旅游線路。
——說說自己發現的旅游路線。
——歸納旅游路線:走過“獨木橋”一跨跳過“小河”一鉆過“山洞”一爬過“山坡”一穿過“樹林”一到達目的地。
——幼兒自由探索、練習,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
——幼兒講述探索的方法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