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一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利用校本課和語文課給孩子們讀了很多繪本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愛讀繪本故事。因為繪本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繪本中的圖畫色彩鮮明,構圖精美,內涵豐富。本期的第一節校本課,我給孩子們上的就是繪本《小機靈鬼皮科的故事》。該故事由多幅圖組成,講的是小白兔皮科用聰明的頭腦戰勝大象和河馬這兩個龐然大物,是一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故事。在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學生猜謎,激發興趣。
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猜關于小兔子的謎語,引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把他們帶到了故事中,引發了他們往下聽的欲望。
2、角色轉換,增添樂趣。
出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后,讓想當這只小兔子的學生舉手,說說自己知道的小兔子,并逐步引導學生在說出小兔子特點的過程中產生角色轉換,把孩子們帶入小兔子的角色。我指導著畫面介紹說它的名字叫小兔子皮科,你的名字叫小兔子××,給幾個孩子的名字前加上小兔子,加強了孩子們的角色意識,也給故事增添了樂趣。
3、巧設懸念,引導思考。
在講述過程中,我并沒有把所有的故事直接講出來,而是巧妙質疑,讓“小兔子”們積極思考想辦法。如當皮科遇到大象的欺負,假如你是皮科會怎么辦?遇到了河馬,你又會怎么辦?皮科真的會和大象和河馬拔河嗎?對于某些圖片中的文字也設計成不與畫面同時出現,而是只出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怎么做、怎么說;或是看到一個畫面,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出現該畫面上的文字進行對比。
4、引導觀察,訓練說話
當課件出示第二幅圖時,我問孩子們:“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孩子們齊聲回答:“這是一頭生氣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它生氣了?”我繼續追問。“大象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大象的眉毛豎起來了!”“大象的鼻子卷起來了,好像要抽打小兔子一樣。”孩子們爭著回答。“你們猜猜大象會對皮科說什么呢?”我又拋出了另一個問題。有的孩子說大象責怪小兔子闖入他的地盤,有的孩子說大象呵斥小兔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打擾自己的生活……孩子們根據圖畫進行大膽的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
5、續寫故事,發散思維。
故事講完,我讓學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繼續編寫故事。小兔子皮科又蹦到了哪里?遇見了誰?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根據這些提示,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講的故事真的很精彩。有的同學說皮科在森林里遇到老虎和大熊,還有的同學說遇到了蛇……這時,提醒孩子們如果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寫下來,再配上美麗的圖畫,那就是自己創作的繪本故事了,鼓勵學生多寫多畫。
5、推薦好書,課外延伸。
再次回到書的封面,讀題目,簡介作者。這本書是德國著名兒童畫家皮特那?布羅斯特創作的,他特別喜歡兔子,在他的筆下兔子特別活潑可愛,深受讀者喜歡。他為了編出好聽的故事,曾把全世界所有關于兔子的寓言、童話都收集過來。告訴學生今天讀的這個故事就是他從非洲一個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的。請記住這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再一次強調以后看書一定要先從封面看起,這里也藏著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且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有關兔子的書《逃家小兔》,鼓勵孩子們回家閱讀這本精彩的圖畫書!
這節課,孩子享受了閱讀的美好,度過了一段既有趣又有收獲的時光。我明白,讓孩子從讀繪本故事開始,漸漸地愛上讀純文字的課外書,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會義無反顧地將繪本閱讀進行到底。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二
9月12日進行了教師原創繪本教師公開課展示活動,在這次公開課中,我執教的是中班繪本活動《豆豆快洗手》。活動目標是讓幼兒能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豆豆從不愛洗手到愛洗手的轉變過程。讓幼兒逐步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飯前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本次活動我是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讓幼兒猜猜:“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它會是誰呢?”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在上《豆豆快洗手》這堂繪本課之前,自己認真準備了繪本圖畫、設計繪本課件、準備好繪本教案,并且認真組織了語言和問題,但是整堂活動的效果一般,當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就是對于播放繪本里的每一副圖片時,我提的問題太過限制,死板,沒能讓孩子有機會展開想象的空間,沒有發散幼兒的思維。然后就是在請幼兒回答問題時,基本上請的都是同樣的'那么幾個小朋友,還有很多幼兒沒有說話的機會,其實可以讓每個幼兒都來說一說,最后就是,中班的孩子上課時間應該在20到25分鐘左右,但是我整堂活動下來時間還不到20分鐘,這節課對于中班的孩子比較簡單,其實更加適合小班的孩子來上,這些都是以后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次原創繪本公開課展示活動,我對如何上好一堂繪本課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上繪本應該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圖片中的情景,讓幼兒大膽的去猜測然后說出來,并且要讓每個幼兒都有一次說的機會,整個活動下來應該要讓幼兒完整的欣賞傾聽一遍繪本故事,在本次的原創繪本活動中,認識到自己在繪本教學活動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是今后我會更加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最后感謝領導和各位老師對我本次活動的評價和指導。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三
《亮晶晶的泡泡》這一故事以一只大白鵝為主線導入,生動地描述了孤獨的大白鵝找朋友的經歷。起初它的無禮讓朋友們都躲著它。正當它無助的時候,天上飛來了許多泡泡,它順著泡泡飛來的方向找去,這次它的禮貌讓小姑娘的朋友們接受了它,從而擁有了朋友。中班孩子喜歡和同伴一起玩,也想結識更多的朋友,但是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很難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總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別人。他們知道要對老師有禮貌,但卻很少做到對朋友也有禮貌。他們像大白鵝一樣渴望和朋友一起,但是又缺少與同伴交流的方法,這使得它們在尋找朋友的過程中屢屢碰壁。故事中大白鵝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究竟怎樣才能交到朋友呢?終于,大白鵝用禮貌和友好交到了朋友。大白鵝找朋友的歷程生動地告訴了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與同伴交往、得到朋友的喜愛以及交到更多的朋友。
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興趣度也較高,大部分幼兒能積極主動的舉手回答問題。第二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第2—5頁我是給孩子呈現了自主閱讀,并以“地點”、“人物”等信息幫助,讓孩子們的講述更加完整,其中珂欣小朋友很用心,觀察得很仔細,大膽講出同伴未曾講述過的。故事后半部分蠶蛹的'是集體閱讀,讓幼兒從繪本中尋找這些泡泡是從哪里來的,幼兒都能找到答案原來是小姑娘從紅房子里吹出來的,小姑娘拿出泡泡和朋友們一起分享的這一環節,重點讓幼兒感受到是大白鵝這次變得有禮貌了所以能找到朋友了,在這里我先是讓幼兒告訴大白鵝,怎樣和小姑娘交朋友的?會怎么說?孩子們表現大膽,都積極的說著。苗苗說:“小姑娘,小姑娘,可不可以跟我做朋友好嗎?”易晨說:“小姑娘,你吹的泡泡好多啊,我們一起來玩好嗎?”珂欣說:“小姑娘,你吹的泡泡有紅、有藍、有黃,真好看哦!”通過有禮貌的話語的交流從而讓幼兒領悟到是小姑娘是用自己的泡泡和朋友一起分享而使朋友快樂,從而找到朋友的。
在整個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在讓幼兒自己觀察大白鵝找了小魚、小雞、小鳥做朋友,幼兒都能觀察出他們都沒有和大白鵝做朋友,但當我問為什么他們沒有和大白鵝做朋友呢,幼兒的回答有說:“大白鵝太大了,別的小動物都害怕它。”有的說:“大白鵝應該找大白鵝做朋友。”還有說:“大白鵝應該找顏色與它一樣的朋友”。這時我應該提問:“大白鵝找朋友的方式對嗎?如果你是大白鵝,你會怎樣去和他們交朋友呢?”這樣進行回應幼兒的想象空間就更大了。
作為老師,在培養孩子們交往能力時,既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同時還要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提供合作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提高。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四
一個善良的小翼龍,不管誰遇到困難都會給予無私的幫助,哪怕是自己的敵人。這么為人是不是透著股傻勁?可是,霸王龍的那一滴眼淚,卻讓我們感到這樣的傻勁里有著無形的力量,它能讓粗暴的可怕的家伙被深深地打動。從此,小翼龍多了一個朋友,少了一個敵人。下一次呢,也許小翼龍還會遇到霸王龍,但我們知道,那時霸王龍會悄悄地收起它那尖銳的爪子,正因為有那種力量。這種力量,同樣會在小讀者的心里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
《我時霸王龍》這本繪本是用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的合奏。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繪本中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展,而這種能力的提升絕不是單單憑借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選擇了《我是霸王龍》這本繪本。《我是霸王龍》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更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
一、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繪本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繪本,會讀繪本。上課伊始,我便帶領學生觀察封面,從書的題目開始,延伸到學會汲取作者、譯者信息,再觀察封面圖畫,猜想故事可能出現的主人公,引起小讀者的興趣,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二、采用猜測閱讀,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和想象思維訓練
1、聆聽故事、觀察想象。新課標中提到“低年級的學生要借助讀物中的圖畫來閱讀。”繪本的構圖常常因色彩、圖案、材質上的別出心裁,為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創造了條件。課上,前幾幅圖的故事情節由我講給學生聽,通過聲音、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模仿小翼龍飛行,模仿小翼龍絕望的呼喊,和霸王龍可怕的聲音,漸漸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在課中還采用借助拼音自讀,表演讀、分角色讀、教師讀學生做動作等方法,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觀察霸王龍多了什么,少了什么,結合觀察圖畫讓學生體驗圖畫背后滲透的情感。
2、層層推進、說話訓練。對于低年級從文到圖、從圖到文互相交織、互動、滲透,然學生從觀察圖畫到主動思考。在課堂的結尾處帶領學生體會友愛之情,讓同學們幫霸王龍許個愿望,再問問在文中這幾個人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沒有了圖片的約束,學生可以完全的放開,這個環節由扶到放,一步一步訓練了他們的想象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
在上課后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第一,在達成教學目標方面,“借助拼音自主閱讀故事,認讀生字”雖然這個環節在教學中有體現,學生通過書本上的拼音認讀了文本,并讀出了詞語“撲棱撲棱”、“撲簌簌”,但是老師反映在ppt上沒有展示出來,后排的同學看不到ppt的文字。如將繪本中的文本清晰羅列出來,更能提升課堂效果。第二,在教學目標預設中的“復述”環節沒有明顯體現,復述環節設置弱。應該巧妙的加入讓學生回顧前面內容的環節,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鍛煉了學生的復述總結能力。第三,課堂缺少框架感,環節感,有串講串問的嫌疑,應通過設立清晰環節,增強整個課程的遞進節奏。比如在講述“父母之愛”的環節時,可以讓學生讀此環節的內容,整體感受,讀完父母之愛的環節后,再讓學生來說一說父母之愛有什么相同之處,不同之處,還可聯系自身,突出情感體會。最后,關于情感體會方面,孩子們已經讀懂了這個關于友愛的故事,也貌似體會到了那種善意的友情,可是總覺得欠了點什么,似乎體會太淺,沒有真情流露,尤其是在小翼龍的爸爸媽媽離開他的環節,孩子們模仿小翼龍恐懼地大聲呼喊,恐懼地小聲呼喊,模仿的很好,但是臺下總有一點哄笑,這正體現出孩子情感體會不足,這時候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假如有一天你醒來,發現爸爸媽媽全都不在,等了好久好久也沒有回來,好像消失了一樣,這時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覺,你是怎么呼喚爸爸媽媽的。這樣的設計應該效果會更好。還有在課程結尾處,孩子們幫霸王龍許了愿望,表達了霸王龍對小翼龍的感恩之情,如果此處再多加入一些讀書分享,讓學生談一談讀完之后的心情和收獲,擴大讀書分享。
剛接觸繪本閱讀教學時間不長,但是對于繪本卻有深深的感情,總覺得這樣的讀物讓人覺得非常溫暖,沒有口號式的道理,就像是暖暖的溫泉,悄悄潤澤著孩子的生命,書中并沒有強調什么,但細細品讀后孩子又覺得懂得了一個道理,同時又豐富了語文的積累。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五
:鳥窩里的樹(繪本)
1.通過看看、講講,鼓勵幼兒幫助鳥先生和鳥太太想辦法,嘗試找出既能保護鳥窩又能保護小樹苗的最佳辦法。
2.體驗鳥先生和鳥太太對小樹苗的關愛,增進對樹的愛護之情。
1、繪本書籍《鳥窩里的樹》;
2、課件:鳥窩里的樹
一、出示課件,介紹書名《鳥窩里的樹》
我們先來看一下書面,你們看到了什么呢?
再看一下這本書的題目是什么呢?
二、觀看課件,一頁一頁地翻閱,幼兒認真仔細地觀看,教師適當的引導。
活動一:
1、它們是誰?
2、這是鳥先生和鳥太太,他們在干嗎?
3、小結:春天到了鳥先生用干草和泥土在樹上筑了個又大又結實的窩,鳥太太就蹲在窩里孵她的蛋寶寶,好溫馨好幸福啊!
4、鳥窩里又長出了一棵樹,你們覺得奇怪嗎?鳥太太怎么說?幼兒學學鳥太太說話的樣子。
5、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么?
活動二:
2、誰也來了,它會怎么對鳥先生鳥太太說呢?它有什么好辦法?
活動三:
1、小樹苗被大家輕手輕腳從鳥窩里搬下來,種在了泥土里。生活中還要做什么輕手輕腳?
2、后來怎樣了?
三、今天我們讀了一本充滿愛的書。教師完整講述。(配上音樂)
四、你知道樹有什么好處嗎?你覺得鳥太太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對,鳥太太是一個有愛心的媽媽,它愛自己的孩子同時愛護小樹苗,舍不得傷害它,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也要像鳥太太那樣有愛心,愛護小樹苗,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環境。
五、小鳥長大后,鳥窩里還會長出小樹來嗎?你說呢?老師把這本《鳥窩里的樹》放在圖書角里,你們去看看,把你們的發現告訴老師。
六、活動結束。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六
在與幼兒的每日相處中,我發現,在眾多學習習慣中,孩子們最為缺失的是良好的傾聽習慣,主要表現在:缺乏耐心,隨意打斷別人講話;不仔細,不能正確理解別人的意思,等等。如果將這種習慣帶入小學,很有可能使聽課效率大打折扣,從而出現學習困難。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在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里,憨態可鞠的大熊總是被打斷話語,雖然得到了一件又一件的禮物,但真正想解決的麻煩卻始終還在心頭縈繞。作者運用了大量的重復句式,這種故事結構很適合小朋友欣賞和理解,小朋友還可以在情境表演中體會到傾訴與傾聽的重要性。因此,我根據幼兒在傾聽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故事的特點,設計了語言活動《大熊有一個小麻煩》。
這個故事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內容較多,篇幅較長,為了避免過于頻繁、高度控制的提問會使兒童厭煩,從而降低閱讀興趣,我對閱讀材料進行了刪減,圖片也進行了修改。在課前設計問題時,我對每個畫面的提問都進行了思考,力求沒有重復,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注重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從總的活動設計與過程來看,卻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由于環節較多,為了控制好活動時間,我不自覺地又成了活動的主導者,依然是“牽著孩子鼻子走”,給予孩子思維、想象的空間還不夠多,而是在“教師一問,幼兒一答”的模式中讓孩子明顯處于被動地位。雖然故事已經經過刪減,但活動后發現,仍然較長,還可以進行深層性的改編。同時這些環節趣味性欠缺,沒有很好注意動靜交替。只有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出發,注意動靜交替才能避免孩子過于疲勞。
二、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在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大熊(帶著皇冠眼鏡翅膀圍巾穿著靴子)的圖片,讓孩子們來說說這是誰?但我的教學圖片的不夠清晰,有的說是蒼蠅,有的說是公雞,對孩子產生了誤導。因此在準備教具時,應該更加清晰和巧妙,為活動的有效開展服務。
三、在活動設計時,考慮到動靜交替,鞏固和遷移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聯系實際來學會傾聽,我設計了最后一個扮演角色,情境表演的環節。但實施下來,卻感覺有些拖沓,價值不大,只有部分幼兒參與,沒有考慮到全部幼兒。如果收集一些幼兒生活中需要幫助的照片,再引導幼兒相互說一說、演一演,把這個環節放進延伸活動,可能更加合適。
幼兒園語言教材具有靈活性,要求教師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創編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與教材,根據幼兒的需要對原教材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改編或自編,充分發揮教學的藝術魅力。本次評優活動對于我來講是一次嘗試,但卻不是新教學模式的嘗試,今后,我會不斷嘗試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七
《狼大叔的紅燜雞》是金苗老師執教的一節大班繪本教學活動。金老師的整個活動過程非常清晰,主要采用了ppt的展示方式,從故事的封面導入,然后根據畫面內容一邊講述,一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同時猜測故事的發展。幼兒在活動中始終能隨著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的觀察、想象、討論、表述,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整個活動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選擇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教育性的繪本。
《狼大叔的紅燜雞》這個故事從文本和圖畫來看都非常具有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懸念。文本突破了傳統觀念里大灰狼的形象,從想吃紅燜雞到最后沒有吃到紅燜雞反而要給小雞們做好吃的這一個違反“常規”的轉變過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狼大叔的善良,體會到了愛的力量——可以將大壞蛋變成大好人,從而讓孩子從中領悟愛的感化。
二、注重孩子的主體性,過程既合理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整個活動過程清晰,安排合理。教師從觀察封面導入,借助提問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讓他們從狼大叔的眼神、動作、神情中去捕捉它隨著故事的發展而不時變化的心情、心理。并采用多種手段引領幼兒閱讀,猜測除了吃再沒有別的愛好的狼大叔在發現一只母雞時的激動和竊喜以及心理變化;體會當狼大叔改變主意想把母雞養肥了再吃的時的沾沾自喜;體會大灰狼天天偷偷給母雞送美味佳肴時的滿懷希望;感受大灰狼以為時機成熟,準備捉母雞下鍋時的急切以及在門外偷窺卻被母雞稱為“親愛的狼大叔”當作恩人被熱情迎進門時的尷尬,哭笑不得;感悟大灰狼被母雞的孩子親了100口時無奈和甜蜜以及在吃了母雞招待它的豐盛晚餐之后,打算著再給小雞們送100個小餅干時的嬌憨可愛。 這一部分金老師不僅注重創造寬松的教學氛圍,積極與幼兒互動,邊講邊提問,引導幼兒邊聽邊思考,促進幼兒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效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金老師的引導既能關注到全體,又能兼顧到個別,由淺入深,有效激發幼兒思考,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顯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體會到講述的快樂,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強化幼兒的閱讀習慣,突出繪本活動的特點,提煉、豐富幼兒的詞匯。
的確,在這個繪本活動中,金老師充分挖掘繪本的利用價值,激發了幼兒閱讀、觀察的興趣,讓孩子通過閱讀圖書去感受愛,學習愛,體驗被感化的愛,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真正做到想說、敢說、會說、樂說,在說的過程中獲得文學閱讀能力。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教師用心去引領,會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心里,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八
《生氣湯》是一本優秀的情緒繪本,它不僅是孩子的讀物,也是成人的讀物。生氣,每個人都經歷過,孩子們也一樣,媽媽不守信用或者與孩子搶奪一樣玩具,都會生氣。因此我以《生氣湯》繪本為載體,向幼兒講述關于一件霍斯與媽媽之間發生的趣事,從而讓幼兒了解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經常生氣會影響身體健康,讓幼兒學會合理發泄自己的情緒。
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能夠仔細傾聽,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心情轉變的原因,學會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知道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了解經常生氣會影響人的健康。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保持自己快樂的心情。
幼兒都有過生氣的經驗,因而對故事主人公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我在準備的時候,對繪本進行了分析,選取了繪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點做成ppt,也便于幼兒的理解。但在對幼兒回答的預設上還是比較欠缺,不能很好地將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饋給幼兒,讓其獲取直接有效的經驗。整個過程我都是圍繞繪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氣引發的一連串事件為主線的,我借由故事,從中挖掘有價值的點,反饋給幼兒。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氣的危害,從觀察圖片,傾聽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上,讓幼兒從故事然后回歸到自身,用已有的經驗來進行交流,我再進行小結,讓幼兒知道生氣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讓身邊的人不開心,更會讓自己失去朋友。雖然幼兒愿意說,但是我覺得大多孩子還是不能夠很好地暢所欲言,不愿意把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最后的一個游戲環節,我本來是想讓幼兒能夠大膽表達的,孩子們把玩飛機作為最大的快樂,沉浸在了游戲中,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但我想游戲本身能給孩子快樂,這也是調節情緒最好的方法。所以我總結時就提出了:看來,玩游戲也是調節情緒的好辦法,以后我們也可以來試試哦!
活動的設計和活動真正的操作結果之間有著很多的變異和未知數,這既需要教師的預設,也需要巧妙地應對生成的問題。師幼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細地觀察到每一個幼兒,抓住其中的亮點,將其放大,再反饋給幼兒,獲得經驗的提升,這是我在今后活動中需要提升的地方。
藏貓貓繪本教學反思中班篇九
《生氣湯》是一本優秀的世界級繪本,它不僅是孩子的讀物,也是成人的讀物。生氣,每個人都經歷過,孩子們也一樣,媽媽不守信用或者與孩子搶奪一樣玩具,都會生氣。因此我以《生氣湯》繪本為載體,向幼兒講述關于一件霍斯與媽媽之間發生的趣事,從而讓幼兒了解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經常生氣會影響身體健康,讓幼兒學會合理發泄自己的情緒。
1.能夠仔細傾聽,理解繪本中主人公心情轉變的原因,學會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知道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了解經常生氣會影響人的健康。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保持自己快樂的心情。
首先從準備上看:幼兒都有過生氣的經驗,因而對故事主人公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我在準備的時候,對繪本進行了分析,選取了繪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點做成ppt,也便于幼兒的理解。但在對幼兒回答的預設上還是比較欠缺,不能很好地將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饋給幼兒,讓其獲取直接有效的經驗。
再者從過程中看:整個過程都是圍繞繪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氣引發的一連串事件為主線的,我借由故事,從中挖掘有價值的點,反饋給幼兒。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氣的危害,從觀察圖片,傾聽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上,讓幼兒從故事然后回歸到自身,用已有的經驗來進行交流,我再進行小結,讓幼兒知道生氣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讓身邊的人不開心,更會讓自己失去朋友。雖然幼兒愿意說,但是我覺得大多孩子還是比較拘謹的,不能夠很好地暢所欲言。還有一些問題過得比較快,就像霍斯為什么生氣,也只是讓孩子聽了一下,然后再說說,孩子們似乎還不是特別了解;另外對于幼兒的回答我也沒有接應得很好,比如在問到“生氣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時”,在孩子回答“想打人”時我就可以直接告訴他們這是不好的行為等等,我覺得在這一部分也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是勾起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切身感受到生氣的情緒,但在這里我匆匆地過了,沒有與幼兒進行很好的互動。第二部分是觀察霍斯生氣后的表現,以及媽媽的做法。這一部分重在感受,幼兒基本上都知道霍斯的做法是不對的,但不能理解媽媽的這種做法是為什么,這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上去想的,但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提問中讓幼兒知道怎樣合理地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也就是第三部分的重點。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說說自己生氣時是怎么發泄的,但在這個部分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依葫蘆畫瓢,沒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沒有很好地調動起孩子的已有經驗,但有幾個孩子說的還是蠻好的,我也借由他們的說法給與小結,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怎么做等等。在這里,我想是否可以運用一些生活中的場景,讓幼兒來判斷是對是錯,作為經驗的提升,這樣可能對他們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升華會更到位。最后的一個游戲環節,我本來是想讓幼兒能夠大膽表達的,但孩子們還是比較拘謹,重在了游戲卻忽略了游戲的實質,這也是這個活動遺憾的地方。
一個活動的設計和活動真正的操作結果之間有著很多的變異和未知數,這需要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對活動的把握程度以及對幼兒的了解上。我覺得師幼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細地觀察到每一個幼兒,抓住其中的亮點,將其放大,再反饋給幼兒,獲得經驗的提升,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