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光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學習創編故事情節,懂得驕傲必敗的道理
2、通過創編活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和生動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龜兔賽跑》這則故事
2、烏龜,兔子木偶各一
3、故事大背景圖一幅。
4、旱冰鞋,滑板,熱氣球等圖片若干
5、空白卡紙,筆。
活動過程:
1、出示手偶兔子烏龜,引起幼兒興趣
軍決定為兔子家族爭一口氣。
(烏龜)那次比賽我們贏了,那是因為兔子驕傲自大,如今這次比賽我可的好好準備準備了。
師:烏龜和兔子又要比賽了,這次兔子會有什么表現呢?
2、引導幼兒展開想象,討論比賽情節。
師:烏龜說他得準備準備,它怎么做可能贏呢?
4、幼兒大膽講述創編的故事情節。
現在把你編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5、延伸活動:鼓勵幼兒把創編的故事繪制成大圖書。
大班語言光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愛聽民間故事,初步理解故事中一物降一物、循環往復的關聯。
2、體會人人都有長處與短處,愿意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活動準備:
故事插圖、太陽、烏云、墻、風、老鼠圖卡。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嗩吶音樂《過新年喜洋洋》。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大家在干什么?
孩子:好像過年……好像看戲……好像結婚……好像抬花轎……
2、引發對故事的想象(出示花轎的圖片)。
孩子:結婚……花轎……
老師:是啊,這是結婚用的花轎。誰坐呢?
孩子:新娘。
老師:(出示坐有老鼠新娘的圖片)新娘是老鼠美叮當。有新娘就會有新郎,美叮當想找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她找到了(出示有太陽、烏云、墻、風、老鼠五幅圖卡)……你猜她會找誰做自己最強的新郎。請聽故事《老鼠娶新娘》。
二、欣賞理解
1、邊欣賞畫面,邊聽故事。
2、理解討論你認為誰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
幼兒:我認為太陽最強……
老師:都同意嗎?
幼兒:不同意。
老師:為什么不同意太陽是最強的?
幼兒:因為,太陽沒云強。
老師:那么,誰最強。
幼兒:風最強。
老師:有反對嗎?
老師:世界上有沒有最強的'新郎?盡管他們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可是,他們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他們最強的地方分別是什么?(用漢字記錄:照、遮、吹、擋、打洞、抓。)
3、你有沒有最強的地方?
(1)鼓勵自信地說出自己最強的長處,讓所有的人都知道。
(2)記住朋友的長處。
老師:我們都說出了自己最強的長處。現在,我們來比比,能記住朋友的長處這件事誰最強?你記住了誰的長處?(這里讓孩子關注自己的同伴,并需要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對習慣和心理的挑戰。)
活動中
幼兒1:我最強的是舞蹈,不強的短處是畫畫。
老師:誰畫畫強?
幼兒2:我!
老師:來,你們手拉手,你因為他在,就會變得更強。(問幼兒2)你什么不強?
幼兒2:吃飯不強。
幼兒3:我吃飯強……
老師:這樣的朋友圈,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表示(出示漢字:揚長補短)。相信你們一定會找到朋友圈,讓自己變得更強。
三、游戲感受:抬花轎
1、講述故事結尾。
老師:美叮當找不到世界上最強的新郎,怎么辦?
幼兒:找自己最喜歡的……老鼠。
老師:是啊,老鼠配老鼠,那是最合適的。(繼續講述故事)瞧,辦喜事、坐花轎、美叮當嫁給了小阿郎。
2、抬花轎。
老師:這真是喜事,我們也來玩玩抬花轎的游戲吧。我要拋繡球,找人抬花轎。我要找走步一致的朋友圈,為我抬花轎。
老師念童謠,朋友圈一起原地走步。其間:老師提示,看著朋友的腳步一起走?;顒又?,老師有意將繡球拋給步伐協調的朋友圈。游戲反復進行。
附民謠老鼠娶新娘
小白菜,地里黃。老鼠村,老村長。
村長女兒美叮當,要嫁女婿比貓強。
太陽最強嫁太陽,太陽不行嫁給云。
云不行嫁給風,風不行嫁給墻。
墻不行想一想,還是嫁給老鼠郎。
正月一、年初一,正月二、年初二。
大班語言光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只有真心幫助別人,才能交到好朋友,感受交到朋友的快樂。
2、學習小動物的語言,練習流利的、有語氣的進行對話。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螢火蟲圖片、各種小動物圖片、頭飾(螢火蟲、螞蟻、小螞蚱)、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螢火蟲也來咱們班做客了,你們快用好聽的聲音、有禮貌的話和它打招呼!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放課件,幼兒初步欣賞感知
2、提問:螢火蟲都找了誰做朋友?(小螞蚱、小螞蟻)
介紹小螞蚱:它是一種像螞蚱一樣長著長長的腿、會跳的蟲子,它經?!翱椏椏棥钡慕?,所以人們就給它取個名字叫“小螞蚱”
過渡語:螢火蟲找到小螞蚱和小螞蟻后,它們是怎么說的呢?(幼兒根據理解說)
3、放課件,幼兒第二次欣賞,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提問:它們都是怎么說的?
4、欣賞前半段故事,重點理解“螢火蟲找小螞蚱做朋友“內容
過渡語:螢火蟲找到小螞蚱后怎么說的?(幼兒嘗試學對話)
1)放課件,幼兒欣賞“螢火蟲找小螞蚱做朋友“內容
2)學習對話:它們是怎么說的?你試著學一學
(分角色復述對話)(如果孩子不熟再聽錄音)
3)交流:小螞蚱請螢火蟲幫什么忙?
螢火蟲是怎么說的?
聽了螢火蟲的話,小螞蚱會怎么想呢?
你覺得它們會成為朋友嗎?
(設想故事結果:會,寬容螢火蟲;不會,朋友應該相互幫助)
5、欣賞后半段故事,重點理解“螢火蟲找小螞蟻做朋友”內容
1)放課件,幼兒欣賞“螢火蟲找小螞蟻做朋友”內容
2)學習對話:它們是怎么說的?你學一學
{螢火蟲找到了誰?怎么說的?小螞蟻怎么回答的?}
(分角色復述對話)(如果孩子不熟再聽錄音)
3)交流:天那么黑,小螞蟻又背著沉沉的大口袋,這時它最需要什么?
螢火蟲是怎么說的?
聽了螢火蟲的話小螞蟻又會怎么想?
小螞蟻會和螢火蟲做好朋友嗎?
(設想故事結果:會,寬容螢火蟲;不會,朋友應該相互幫助)
三、創編故事
1、創編和小螞蚱交朋友
你們說的真好!如果你是螢火蟲,你有什么好辦法就和小螞蚱成為好朋友呢?(說話時有禮貌;幫助小螞蚱;)
現在就請小朋友來做螢火蟲,看看你有什么辦法能和小螞蚱成為好朋嗎?(指名創編)
2、創編和小螞蟻交朋友
(幼兒創編)匯報
3、情境表演:
瞧,草地上有很多小動物,請你想一想:
在夏天的晚上,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飛呀飛,又找到了誰做朋友?
小動物們會讓螢火蟲幫什么忙呢?
現在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小動物,重新編一個“螢火蟲找朋友”的故事好嗎?
(到場景中摘頭飾表演)
咱們快來看看這只螢火蟲是怎么找到朋友的?(匯報)
2)螢火蟲交了這么多的好朋友可高興了,從此,它每天晚上都提著小燈籠,飛來飛去,幫小動物們照路,快樂的生活著。
四、延伸:
好,現在就和你的朋友們一起跳個舞吧!(幼兒律動)
活動反思:
《螢火蟲找朋友》是一個童話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兒明白與朋友相處的時候要看到別人的長處,而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短處。故事很形象,而且很好理解。小朋友對故事蘊含的意義一下子就能理解出來了。當然道理講講很容易,在生活中要真正達到這種狀態也不是很容易的。比如我們小朋友在相處的時候總是會拿著一種標準去對待別人,覺得別人做的不夠好。比如許多孩子喜歡告狀,說xxx什么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什么什么不對。著就是不能正確地對待別人的缺點的體現。那么這種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們老師經常會給孩子們提一些要求,要怎么怎么做。久而久之,孩子們對行為規范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許自己做到了,但是不排除有個別孩子沒有做到。當他發現這種現象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告訴老師,要老師去阻止他,或者老師去批評他。
反思小朋友的做法,前面部分,孩子們應該來說還是做得對的。但是當他發現不對之后,應該怎么幫助那個小朋友,這是我們沒有告訴孩子,沒有教給孩子方法的。所以孩子才會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在為孩子的告狀行為心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孩子哪些地方沒有做好。我們應該怎么引導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用自己的方法去提醒對方,或者去幫助對方,這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有效的做法。
大班語言光的故事教案反思篇四
教材分析:《老鼠娶新娘》這個故事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與我們以前聽過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長找女婿,以及尋找過程中出現的一物降一物的情節,都生動有趣。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長的女兒嫁給了老鼠小阿郎。整個繪本故事畫面具有濃郁的“中國風”,且其中的童謠朗朗上口,蘊涵了很多中國的習俗,很適合大班孩子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設計意圖:
說到繪本,我們現在跟孩子分享的很多都是國外的一些優秀繪本,以至于我們老師一說到繪本教學,就會自然而然地到國外繪本中去尋找合適的內容。其實,在我們中國流傳已久的一些傳統的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等,也早已制作成了精美的繪本,同樣很適合我們的孩子欣賞和閱讀。而且,由于是自己國家的、流傳已久的故事,讀起來更有親切感,更易理解。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當我無意間看到《老鼠娶新娘》這個繪本時,就迫切地想將它介紹給孩子們,我也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的。同時,在仔細研讀繪本的過程中,我還發現這個繪本不但故事精彩、畫面別致,而且其中還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怎樣讓孩子們不但記住這個故事,而且理解并記住其中蘊含的意義呢?我在活動中就安排了幾個游戲,以故事和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明白“沒有人是最強”的道理,從而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梢哉f,我是嘗試將它定位為以社會領域為主線的語言綜合活動,希望能有讓人欣喜的效果。
活動反思:
一、老教材上出新內容。
傳統故事教學活動是以理解故事內容,復述故事情節,感受故事內涵貫穿環節中。這次的《老鼠娶新娘》,我在活動設計上不同于傳統的故事教學。以故事為載體,通過呈現故事內涵同時讓孩子在思考、總結中懂得“沒有最強的人,但每個人都有其長短處”、“自信的同時,也學會欣賞別人及互相欣賞互相幫助”這些道理。幼兒園教學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應該根據每個老師對教材的價值目標的定位,而決定活動類型的取向。因此,我將它定位為以社會領域為主線的語言綜合活動。
二、以整合的理念,使孩子有效地學習。
《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痹谡麄€活動中,我綜合了語言、社會、音樂三大領域,從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愛一愛,想一想,找一找,問一問,玩一玩中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長短處。
三、教會幼兒正確的認識自己和他人。
在第二環節中“想一想他人的長處”中我讓孩子聽完每個孩子的長處之后,說他人的長處,看是在局限幼兒的思維,其實只是作為拋磚引玉,這個活動的背景就是因為發現平時孩子只挑剔別人的短處,似乎看不到同伴的長處。通過這個活動,希望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四、形成師幼間的有效互動。
在說說“我的長處”及“我的短處”的環節中,我先請幼兒猜猜老師的長處、短處,再讓孩子說說他們的長短處,形成幼兒和執教老師之間的師幼互動。在這個活動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拘束的表現方式,充分地體現幼兒自主,真實的個性表達。
五、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活動中,我注重發揮幼兒主體地位,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語言表述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如說一說我的長處;猜猜老師的短處;說說別人的長處等等。從而使幼兒表現出積極、踴躍的情緒及強烈的表達欲望,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多媒體的完美運用。
課堂的效果與教學準備是密切相關的。這次活動中,我精心準備、制作了課件,為課堂增色不少。如會移動的花橋、掀開橋簾的新娘、突然躥出的大黑貓等等,強烈的視覺效果,給幼兒很大的吸引力。同時,結合課件圖片,我還選取了非常合適的音樂。如活動一開始,由于《老鼠娶新娘》是個民間傳統故事,而且講的是娶新娘的事、高興的事。所以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既要有喜慶的`味道,又要給人一種“古代”的氣息。因此我以一段嗩吶演奏開始,營造一種民俗氛圍,吸引孩子投入活動。而在講述故事時,我用中國古典音樂《琵琶語》來襯托,讓音樂的意境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也讓孩子集中注意地沉浸于故事的情景中。最后,回歸故事,講到美叮當出嫁了,喜慶歡快的嗩吶音樂又再次響起,給故事來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可以說音樂、fashish動畫及幻燈片這些多媒體手段的呈現在給幼兒視覺聽覺上沖擊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效果。
總之,這個“有點古代的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濃郁的中國民俗民風,還為孩子養成“尊重別人、悅納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認識基礎。對大班孩子來說,這是次不可或缺的學習。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好聽、好玩的故事不一定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之處,我們缺少的,只是靜靜地去解讀和品味。
大班語言光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五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聰明的烏龜》,歡迎閱讀與收藏。
1、了解故事的內容,學習故事里的對話,學習詞:縮、硬、殼。
2、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愿表演故事。
3、遇事能動腦筋、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聰明的烏龜》教學掛圖一幅,狐貍、烏龜、青蛙的圖片及頭飾,烏龜的手偶。
(一)謎語導入
幼:烏龜。
師:你們知道烏龜主要生活在哪里嗎?
幼:烏龜主要生活在水里。
師:小朋友覺得烏龜聰明嗎?
幼:不聰明,因為它做什么都很慢。
師:葉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講一個關于烏龜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聰明的`烏龜》。
(二)完整講述故事,幼兒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
師:故事聽完了,老師有一些問題要問小朋友了。
提問:(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聰明的烏龜》)
(2)這個故事里都有誰?(烏龜、狐貍、青蛙)
(3)故事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三)看圖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說故事里的對話。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是在哪里?(池塘邊)我們來看一看在池塘邊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講述故事)
提問:(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哪里?(池塘邊)青蛙在池塘邊干什么?(捉害蟲)這時候誰出現了?(狐貍)狐貍想干什么?(想吃了青蛙)狐貍是怎樣靠近青蛙的?(輕輕地跑過去,(請幼兒模仿狐貍的動作))
(3)青蛙逃跑了,狐貍想干什么?烏龜是怎樣做的?
(4)烏龜躲在殼里,狐貍吃不到它,狐貍說了什么?
(6)狐貍要把烏龜扔進池塘里,烏龜真的害怕嗎?為什么?
(7)狐貍把烏龜扔進水里后發生了什么事情?狐貍最后怎么樣了?
(8)小朋友覺得故事里的烏龜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龜呢?(聰明的烏龜,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冷靜、能動腦筋)
(9)烏龜很聰明,表現在哪些地方?(可以用故事里的對話來表現)
(四)表演故事
師:小朋友們喜歡這個故事嗎?小朋友們自己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在表演的時候要把小動物的動作、表情都表現出來。
總結:小朋友們小動物們誰更聰明呀?我們遇到困難或者危險的時候要怎么做呢?
這節活動中,我通過讓孩子觀察烏龜、傾聽故事、啟發提問等形式,幫孩子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了烏龜的聰明,懂得在遇到危險時,有時可以用善意的謊言來保護自己。
大班的孩子大多能夠對一些簡單的故事進行復述,特別是故事中的語言,更能惟妙惟肖地進行模仿,但是對于一些比較長的故事,幼兒的復述能力相對小了很多。所以,針對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個課時,我讓孩子們來表演這個故事,通過對故事的表演,加深印象,從而能更好的記住故事內容和其中的語言。對孩子來說,表演故事是他們感興趣的,但單調的模仿對話也會降低孩子的積極性。在活動前,我便準備了相應角色的胸飾,并設計了場景?;顒又泻⒆拥姆e極性很高,我首先讓孩子來練習角色對話;再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在集體前表演,從我說旁邊變為其他看的孩子說旁邊;最后到小組分角色表演。這樣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孩子更加直觀地理解了故事內容,感受了故事中角色的情緒變化。從而復述故事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