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那么,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骨科護理帶教工作總結篇一
一、實習要求:
1、實習護士應遵守科室一切規章制度,服從帶教教師的安排。
2、因幫不能上班就履行請假手續,須提前向護理部及護士長請假,辦理完請假手續才能休假。
3、尊敬老師,認真執行各種操作常規,不可私自違反操作規程進行各種操作,否則取消實習資格。
4、必須服從科室安排,按時參加科室組織的講課及各種活動。
5、要求帶教老師在各種診療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因帶教老師不認真帶教而出現的差錯事故均由帶教老師負責,并取消帶教資格。
二、具體安排:
第一周:
1、熟悉病區環境,介紹病區醫療、護理工作制度及有關要求。
2、掌握病員出入院護理。
3、掌握鋪床法及生命體征的測量、記錄及體溫單的繪制。
第二周:
1、掌握各班工作職責。
2、了解病歷書寫原則及方法。了解各種疾病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掌握病人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導指導的的方法。
3、熟悉腦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疾病護理常規,熟悉危重病人人的接診及搶救程序。
4、掌握各種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一注意”。
5、掌握各種消毒液、皮試液的配制濃度及方法,皮試結果的判斷,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及急救措施。
6、掌握各種標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三周:
1、熟悉各專科疾病的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
2、掌握吸氧、導尿、口腔護理、重病人翻身、吸痰等護理技術。
3、掌握術前備皮、清潔灌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四周:
1、征求實習護士對本科帶教工作的意見。
2、對實習護士進行理論答卷和技術操作考核。
3、填寫實習鑒定。
三、講課:
1、主講人:
2、講課內容:
(1)神經外科病情觀察。
(2)骨外科疾病護理常規。
(3)外科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常規。
(4)泌尿外科疾病護理常規。
四、帶教組長:
五、帶教老師:
骨科護理帶教工作總結篇二
3.示范操作術前準備、導尿、會陰護理、陰道擦洗,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沐浴、產前檢查(聽胎心、肛查、測宮高、腹圍、四步觸診、備皮),并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操作。
4.熟悉基礎操作或鞏固上一科室帶教的基礎操作(生命體征的測量及記錄、常見藥物過敏試驗的配制方法,結果觀測、無菌操作、吸氧、各種注射方法)。
5.嚴謹工作態度,培養法律意識:“慎獨”是護士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如操作前、分娩前洗手,旁邊無人時,洗手是否符合要求,完全取決于護士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教育要貫穿于實習護生實習始終。
第二周:發揮實習生潛能
1.尊重實習護生:有實習熱情,不能挫傷護生積極性,要和她們交朋友,關心愛護她們,有不足時提出批評,但要注意方式及場合,語氣盡量委婉,發揮她們的主觀能動性,盡量放手讓她們獨立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
2.理論聯系實際:如會陰沖洗,胎心音聽診,各種無菌包的準備等,首先講解方法、要求、注意事項,然后教師示范,再讓學生操作,老師指出不足之處,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到產房時,做好具體的助產配合,要求學生首先要會觀察產程,然后根據分娩機制原理再講解接生過程,配合接生程序進行示教,否則學生對“胎兒是怎么娩出的”就會一知半解,分娩完畢后,讓學生回顧分娩過程及配合中的不足之處,以加深印象,提高學生效率。
第三周:熟悉婦產科常見疾病的病史收集及評估
1.掌握新入院、出院病人,產后病人及術前術后病人的健康宣教內容,母乳喂養指導方法。
2.掌握會陰護理、陰道擦洗、臍部護理、臀部護理,熟悉腹部四步觸診、聽胎心。
第四周:雙相考評互相促進
考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護生考評,包括組織紀律、服務態度、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考試,以此來檢驗學生在婦產科的實習效果;另一方面是對帶教老師考評,征詢學生對帶教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總結帶教經驗及不足之處,從而提高帶教質量。
總的來說,按照教學計劃,帶教中嚴格要求,多提供操作的機會,做到放手不放眼。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形象,順利完成護士角色轉換,隨著科技發展和醫療護理事業的進步,護理專業的新技術、新理論不斷出現,要培養一批更優秀的護理人才,有待于全體護理人員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實習是產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將在校所學理論變成生存技能的過程。為不辜負學校及學生給予醫院的厚愛,我科將根據本科的特點,充分安排一個月的實習時間,使學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各項臨床理論、實踐及操作常識。
一、教學目標: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基本功能訓練,逐步熟練和掌握實習計劃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勝任相關產科工作,在實習中鍛煉獨立思考,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良好醫生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白衣天使”。
二、教學要求:
1.讓帶教老師和學生都明確“教”與“學”的目標和要求。
2.安排帶教老師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學生。
3.要求帶教老師先了解學生的學習工作情況,因材施教更好的使學生學到知識。
4.嚴格管理,要求帶教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出科前嚴格考核并記錄。
5.在臨床帶教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學生的生理心理變化,多方面給予關心照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計劃:
1.第1周,強化產科及相關科目基礎知識的培訓,從理論上了解包括:產科學相關知識、婦科學相關知識、生殖內分泌、優生優育及:外科學基礎知識并在此階段使學生初步了解相關的臨床操作。
2.第2周,對應產科亦為外科科室的特殊性。組織學生學習外科相關臨床基礎知識及操作,這周的時間里,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包括:無菌操作、止血、縫合、打結、換藥術、傷口拆線、清創術等外科基礎知識及操作的學習,并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無菌觀念,為以后的實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第3-4周,組織學生學習產科臨床知識,這周的時間里,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包括:陰道分泌物檢查、陰道及宮頸細胞學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術、輸卵管通液術、妊娠試驗、診斷性刮宮術、腹腔穿刺和后彎窿穿刺術、基礎體溫測定、子宮頸黏液檢查。出科前進行一次理論或操作考試,嚴格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分并記錄。
4.針對以往一對一帶教制安排一個獨立帶教日,使學生了解到一般難以接觸到的本科室的相關疾病,這樣難免會影響學生實踐多病種的機會,通過帶教日,讓同學可以全面系統的了解產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5.教學互動,構建新型師生和諧關系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師生感情,減少隔閡,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對學生保持友好,接納的態度,對每個同學都一視同仁。同時,充分體現對學生能力的信任,增強其自信心,在思想上,再生活上多關心了解學生,不僅帶技術,更要帶思想,帶作風,帶紀律。讓實習醫生通過向老師及其他醫技人員學習,正確處理醫患、醫生與科室、醫生與護士之間的人際關系,從而鍛煉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教學工作的良性互動。
總之,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因此,臨床醫師有責任及義務在做好本職工作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為培養新時期合格的臨床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骨科護理帶教工作總結篇三
婦產科是醫院醫療糾紛高發科室,風險大,對婦產科護士的知識面要求廣,應急能力強,無菌要求高,其各方面的安全隱患也較多,是一個不同于一般臨床科室的高危科室,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產科護士實習生帶教計劃,歡迎閱讀。
一、實習目的
1、結合護理部護理教學計劃,通過實習熟悉產科病房布局分區工作流程及規 范化管理要求。
2、掌握產科各種規章制度和各種護理操作規程。
3、熟悉產科工作特點及各級人員職責。
4、掌握常見病的術前術后護理。
二、實習要求
1、實習生一般實習四周,成立帶教小組,組長:韓麗秀,帶教老師若干。
2、根據實習大綱制定帶教計劃,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3、采取一對一的帶教方法循序漸進,重點突出,正規帶教。
4、根據學生學歷,安排帶教。
三、實習內容及計劃
第一周:環境學習
1、介紹產科病區、病室的設置及各班的工作職責和時間安排。
2、熟悉病房的管理。
第二周、基礎護理的學習
1、學習產科各班工作流程。
2、了解病人的生活護理、壓瘡的預防和護理、口腔護理、晨晚間護理及各種臥位的安置。
3、掌握生命體征的測量觀察及記錄。
4、掌握各種標本的收集方法。
5、學習各種鋪床的方法。
第三周、專科技術操作練習
1、學習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原則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2、學習產科常見病圍手術期的護理,硬膜外麻、全麻及局麻的護理。
3、學習心電監護儀操作方法及保養。
4、掌握肌注、輸液、皮下注射、皮內注射、抽血、套管針穿刺的技術,導尿、霧化吸入、 管道吸氧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禁忌癥等。
5、掌握急救車上得急救藥品,毒麻藥品的名稱、劑量、使用方法、及藥理作用管理方法。
第四周、跟班操作一對一帶教
1、接受新入院病人的程序,患者出院后的終末消毒的方法措施、健康指導。
2、了解護理病歷的書寫。
第一周:根據婦產科特點,加強計劃教學
1.實習護生入科第一天,由護士長介紹給帶教老師:首先是介紹科室人員,病區環境、布局、物品放置和各班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相關規章制度,著重強調“三查七對”,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要求學生著裝整齊,語言謙和,工作要認真、仔細、虛心好學,明確本科室實習任務、按實習大綱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合理安排基礎護理操作和技術性操作。計劃一式兩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積極性。
2.講解新病人入院、出院程序,產褥期的生理變化及產后觀察內容,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及正確哺乳方法,孕產婦健康宣教、產前常規,新生兒沐浴方法及注意點,剖宮產及婦科常見手術術前、術后護理要點,產科常用藥物(硫酸鎂、催產素等)使用注意事項。
骨科護理帶教工作總結篇四
護生實習是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也是實現護生過渡到護士的關鍵。我科是醫院神經內科及內分泌科兩個專科合并的重點大科,病人多、周轉快,而且大都是老年病人。特別是神經內科病人具有危、急、重的特點,隨時都面臨著搶救、死亡。所以,因本科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熟練的操作技能和廣泛的`學科知識,更要求眼明心快、手腳靈活、應變能力強。因此,護生帶教工作必須綜合本科室的特點來進行,使護生通過實習,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為今后勝任臨床護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以適應臨床的需求。現結合護生實習大綱制定本科帶教計劃。
1.實習時間:四到八周
2.安排臨床經驗豐富護士或以上職稱護理人員實行跟班制“一對一”帶教。
3.帶教老師了解護生學習工作情況,因才施教更好的使學生學到知識。
4.帶教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樹立良好榜樣
5.嚴格管理,做到放手不放眼,出克錢嚴格考核并記錄。
6.構建新型師生和諧關系,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師生感情,減少隔閡。
7.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心理變化,給予關心照顧。
8.對帶教生保持友好,不因個人喜好有所遠近,不應成績好壞有區別或歧視。
9.信任帶教生,增強其自信心,在生活上、思想上了解學生。
1.熟悉本科室環境、布局,了解本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各班人員職責
2.掌握心電監護、微量注射泵、輸液泵、各種胰島素筆、血糖儀的使用方法
4.熟悉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常規、健康宣教
5.了解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常見急癥臨床癥狀;加強搶救能力的培訓6.強調嚴格“三查、七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樹立嚴格的無菌觀念。
實習生入科第一天-----對實習生進行宣教內容為:講解帶教計劃,介紹本科室環境,了解本科室相關制度。
第一周:熟悉本病區的環境、布局、物品的放置。掌握晨間護理,能準確測量生命體征和繪制。強化基礎護理的培訓,并能夠獨立完成各項內容。包括: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內注射、吸氧等,使學生在這些基礎的操作中養成嚴謹和慎獨的作風。并嚴格“三查七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并在此階段讓學生了解本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了解各班工作人員職責。(第一周小講課內容:護理安全)
第二或第二到四周: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熟悉本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和專科護理技術;掌握本科常見病的入院宣教;了解各類降顱壓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藥、腦血管擴張藥、神經細胞活化劑、抗癲癇藥、抗帕金斯藥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熟悉神經內科常見急癥臨床癥狀。(第二周小講課內容:心電監護、微量注射泵、輸液泵胰島素筆、血糖儀的使用及保養方法)
第三或第五到第七周:通過上一周老師的指導,本周能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技術。掌握常見病的護理;加強訓練危重病人搶救的能力。了解胰島素、降糖藥、抗甲狀腺藥物及甲狀腺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第三周小講課內容:胰島素筆、血糖儀的使用方法、糖尿病及護理)
進行一次護理教學查房:由帶教老師選擇一例具有專科代表性的病歷,由學生自行采集病人病史、臨床表現,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由其老師進行評價,對正確的方面進行肯定和鼓勵,指出不足之處及如何改進,并對專科知識點進行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或第八周:能熟練、安全、獨立完成基礎護理操作和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掌握常見的急救技術,在帶教老師帶領下配合搶救工作。能獨立進行護理病史的采集,完成護理病歷。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出科前,護生與帶教組長進行交流總結,收集意見,改進今后的帶教工作。
骨科護理帶教工作總結篇五
通過骨科的學習,掌握骨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統常見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及相應得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配合和護理,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掌握護理病歷的書寫,掌握骨科常見病種的健康宣教知識,骨科實習生帶教計劃。
(二)時間
6周
(三)要求目標
1、掌握骨科護理的基本操作技術。
2、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處理以及實習相應的護理。
3、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
4、熟悉各班工作職責。
5、熟悉骨科各種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的配合與護理。
6、熟悉骨科常見病的康復護理。
7、掌握病歷書寫,每月完成兩份完整的護理病歷。
8、參加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
9、參加病區組織的健康宣教教育活動。
10、分別主持一次工休座談會。
(四)內容
1、在帶教老師的帶教下,每人主管3~4張床位,擔任責任護士工作,24小時內完成新病人護理病歷和護理計劃,參加主管病人的醫療護理查房。
2、輪流參加病區的各個班次,熟悉各班操作規程,在老師指導下能獨立完成交接班工作(口頭、書面、床頭)。
3、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各種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包括人工關節置換、四肢骨折、急慢性骨髓炎,骨盆骨折、半月板損傷、關節脫位、脊柱骨折等疾病。
4、參與并掌握骨科常見的基本護理操作,包括更換引流管、備皮、導尿、灌腸、抽血、輸液、鋪床、輸血、口腔護理、吸痰護理、吸氧、微泵的正確使用、骨釘滴液等。
5、參與病區組織的各種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動,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入院指導,術前、術后宣教,康復鍛煉,疾病健康宣教,出院宣教等。
6、參加帶教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
7、參加書面考試及出科考試。
(五)每周安排
1、第1周要求
(1)熟悉環境、規章制度、各班職責。
(2)掌握骨科病人的疾病特點及脊柱骨折伴截癱病人的翻身、骨牽引病人的骨釘滴液。
(3)掌握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測生命體征、口腔護理、霧化吸入、鋪床、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更換引流袋。
小講課:骨科常規護理。
2、第2周要求
(1)每人分管3~4張床,熟悉分管病人的病情。
(2)做好所分管床位新病人的入院介紹,新病人的安置。
(3)介紹護理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體溫單,醫囑單及護理病歷填寫的基本格式。
小講課:牽引病人的護理。
3、第3周要求
(1)導護理操作手術區備皮、配備血交叉、皮試、吸氧、肌注及靜脈注射。
(2)習運用溝通技巧,采集護理病歷,進行病人的出入院護理。
小講課:骨科手術前后的護理及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4、第4周要求
(1)指導護理操作導尿、灌腸、cpm機功能鍛煉等操作。
(2)學習參與分管病人的手術前后護理,能說出所管病人“六知道”。針對病人出現
的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或宣教。
小講課:小夾板固定病人護理。
5、第5周要求
參加重病室病人的管理,掌握對重病人的觀察要點、治療情況,針對病情采取有效的護
理措施,并準確及時的做好護理記錄。
護理查房:脊柱測凸病人的護理。
6、第6周要求
(1)查漏補缺,綜合復習。
(2)見習骨折病人的石膏繃帶固定。
小講課:石膏固定病人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