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蘑菇釘教案篇一
《采蘑菇的小姑娘》昨天結束了,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對于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這首歌不僅節奏明快,還有與朋友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孩子們都很喜歡它。
我是用歌曲導入新課的,歡快的節奏使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接下來的備學,很輕松的就搞定了,簡直出乎預料。讀課文和識記生字詞幾乎沒費什么大的力氣。我本打算第一課時熟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為主,把問題拋出,讓優等生試著解決問題,我檢測c層的學生并幫他們鞏固。可是,孩子們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解決的都很好。
面對這一情況,我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檢測完以后,就開始討論問題:1、小姑娘采來的蘑菇為什么不自己吃?她為什么換來鐮刀和棒棒糖?2、你喜歡小姑娘嗎?為什么?很快孩子們合作順利,小手如林,他們認為小姑娘賣了蘑菇是換棒棒糖和鐮刀的。接著我就問換鐮刀干嘛?有一個孩子說:“她家的鐮刀壞了,需要換一把新的。”另一個孩子說:“她要用小鐮刀割草呢!”我問她為什么割草?孩子就笑了,“她很勤勞,給小豬小兔子割呀!”我又問:“你怎么知道她勤勞了?課文中有嗎?你能讀讀嗎?”這個孩子很準確的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了起來。他剛讀完,又一個孩子有高舉小手:“老師,我知道他換棒棒糖做什么?”“喔,說說看?”我充滿期望的望著他。“他跟小朋友分著吃。”我就說了:“好東西,誰不愿留著自己吃啊?”“不是,不是,老師,分享是快樂的.....”孩子們的思維確實在慢慢的成熟,慢慢地寬泛起來。他們能夠隨著我的問題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目的.,我感到很欣慰。
當然也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我課前對備學生做的不到位,導致低估了他們的能力,第一課時設計的內容如果備學生到位,不會出現這個出乎預料的問題的,臨時調整課堂往往效果不好。所以我要引以為戒。
蘑菇釘教案篇二
一天,兔媽媽帶著兔寶寶跳跳去樹林里采蘑菇。
來到樹林里,跳跳就跟著媽媽開始采起蘑菇來,不一會兒就采了滿滿一籃子的蘑菇。
跳跳立即拽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嗎,你看這里有好多漂亮的蘑菇呢!我想它們的味道一定很鮮美,很好吃,我們采點帶回家去吧!”
媽媽轉過頭來看了看,說:“寶貝,絕不能采這些蘑菇。”
跳跳疑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呀!”
媽媽說:“別看這些蘑菇外表很漂亮,可它們是有毒的,吃了是會送命的。”
跳跳又指了指藍子里的蘑菇,問道:“難道這些是能吃的蘑菇嗎?它們身上不也有一個個小斑點嗎?”
媽媽笑了笑,說:“那是泥點點啦,傻孩子!”“哦,我明白了,原來采蘑菇也有學問”跳跳摸著頭不好意思地說。
天快黑了,跳跳開開心心地同媽媽回家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蘑菇釘教案篇三
1比鮮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學習積累和運用詞語。
2狽紙巧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采蘑菇》。(演示課件或掛插圖,范讀故事)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中,故事里的漢字娃娃正等著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我們先來認識認識他們。
二、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1生借助拼音讀準本課生字字音。
2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是大聲朗讀,可以是輕聲速讀,可以是默讀,一邊讀一邊在文中畫出要求學會的生詞。
3桌互相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
4每火車的形式檢查全班認讀生字的情況。
三、寫字教學
1弊約汗鄄歟嘗試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
2比班反饋,師生共同點撥。
四、讀課文:質疑問難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弄不明白的問題,提出解決。
五、細讀,了解課文大意
1毖生嘗試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奔觳樽匝情況,指名讀。要求:不加字,不減字,不回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笨賜跡說說圖畫內容,了解故事大意。
六、品讀,感悟課文內涵
1狽紙巧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灰兔和白兔說的話。方式: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七、思考、拓展延伸
1苯艨劭魏蟮諞惶獾畝小題問:灰兔以后會怎么做?讓小朋友創編故事。可用畫畫、文字、圖文結合等表示,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續編故事,續畫插圖,激勵創新。
教師啟迪: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給灰兔,說:“只因你放棄了那不起眼的一朵蘑菇,最終便失去了滿滿一籃子蘑菇!”灰兔聽了白兔的話,它以后會怎么做?請小朋友們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灰兔聽了白兔的話,它很后悔……”
方法: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和交流。
附:板書設計
19采蘑菇
灰兔太小太少空哭了
白兔不論大小滿教育
蘑菇釘教案篇四
《采蘑菇的小姑娘》昨天結束了,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對于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這首歌不僅節奏明快,還有與朋友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孩子們都很喜歡它。
我是用歌曲導入新課的,歡快的節奏使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接下來的備學,很輕松的就搞定了,簡直出乎預料。讀課文和識記生字詞幾乎沒費什么大的力氣。我本打算第一課時熟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為主,把問題拋出,讓優等生試著解決問題,我檢測c層的學生并幫他們鞏固。可是,孩子們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解決的都很好。
面對這一情況,我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檢測完以后,就開始討論問題:
1、小姑娘采來的蘑菇為什么不自己吃?她為什么換來鐮刀和棒棒糖?
2、你喜歡小姑娘嗎?為什么?很快孩子們合作順利,小手如林,他們認為小姑娘賣了蘑菇是換棒棒糖和鐮刀的。接著我就問換鐮刀干嘛?有一個孩子說:“她家的鐮刀壞了,需要換一把新的。”另一個孩子說:“她要用小鐮刀割草呢!”我問她為什么割草?孩子就笑了,“她很勤勞,給小豬小兔子割呀!”我又問:“你怎么知道她勤勞了?課文中有嗎?你能讀讀嗎?”這個孩子很準確的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了起來。他剛讀完,又一個孩子有高舉小手:“老師,我知道他換棒棒糖做什么?”“喔,說說看?”我充滿期望的`望著他。“他跟小朋友分著吃。”我就說了:“好東西,誰不愿留著自己吃啊?”“不是,不是,老師,分享是快樂的......”孩子們的思維確實在慢慢的成熟,慢慢地寬泛起來。他們能夠隨著我的問題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目的,我感到很欣慰。
當然也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我課前對備學生做的不到位,導致低估了他們的能力,第一課時設計的內容如果備學生到位,不會出現這個出乎預料的問題的,臨時調整課堂往往效果不好。所以我要引以為戒。
再有,我的生字詞教學拓展的有點窄,一個字讓不僅僅局限孩子們認識,讓他們由此想到別的相似字,還得教會他們運用,由一個字到會組幾個詞再到會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作積累了素材,還增加了識字量。
還有,課堂語言不夠豐富,比如表揚某個孩子,語言很是單調,總是:你真棒!棒極了!你太聰明了......我的話其實沒說到孩子的心里,每個人的表揚是一樣的,時間久了,孩子容易麻木。應該注意點出他為何而棒,棒在哪里。
講完課,突然我有一種成長的感覺,是啊,我也和孩子們一樣成長!
蘑菇釘教案篇五
《采蘑菇》是西師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生動有趣又引人思考的童話故事。課文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將哲理寓于生動形象的的故事中。告訴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才會有收獲。
根據課文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安排為兩課時,而本次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讀一讀,找一找并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的步驟來進行。上了本節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作為年輕教師。調控課堂能力和課堂引導能力臺欠缺,主要表現在:
3、在拓展訓練問題上,由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太符合學實際,學生理解不了題意,沒有達到老師想要的效果。
總的來說,上下來,有很多的缺點和遺憾,作為新教師,還是要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和理論,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增強課堂的駕馭能力。才會給自己少留一些遺憾,學生也才有更多的收獲。
蘑菇釘教案篇六
設計意圖
《露水蘑菇》是一個簡短,溫馨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非常愛挑食的小兔子通過爸爸恰當的教育,竟然把蘑菇、青菜、蘿卜都吃掉了的故事。故事中兔爸爸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教育孩子需要恰當的'方法,只要我們動腦尋找,一定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
活動準備
1.請班里一名幼兒戴頭飾扮小兔,表演無論誰給他吃菜都搖頭的情景。
2.蔬菜若干(蘿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頭飾一只。
4.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給“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兒扮“小兔”,幼兒給“小兔”吃蔬菜,并說:我給你吃xx。
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辦法讓小兔喜歡吃蔬菜嗎?
(二)欣賞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樣的小兔?它不愛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辦法讓小兔什么都愛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三)看掛圖欣賞故事。
爸爸讓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樣?
為什么小兔原來不愛吃的菜現在變得真香、真好吃了呢?(幫助幼兒理解勞動后會有饑餓感)
(四)談話: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你有不愛吃的東西嗎?為什么不愛吃?
通過集體討論,幫助幼兒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體更棒。
蘑菇釘教案篇七
花了三課時的時間上完了《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其中一課時作為練習。這是一篇擬人體童話故事,描述了小黑兔和小白兔根據兔媽媽的囑咐,參加跑步比賽的故事。
因為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內容也比較的淺顯易懂,學生學習興趣很足,所以在上課之前,學生就通過預習已經將這個故事讀得比較熟練了,而且部分學生還能說出故事內容,這是我沒想到的。因此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還是比較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生字的教學學生也學得較快。有了學生的預習,上第二課時時,我就把重點放在了朗讀和表演上,讓學生通過朗讀和表演來理解人物的內心,接著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種有層次的讀,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語感,在學習方法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訓練。具體做法:在這節課上,我先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從中體會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心情,接著讓他們反復品讀,有層次、有深度地對學生進行了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訓練,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并配以動作,配合好的小組讓他們上臺展示給大家看。這種讓孩子們站起來,自由地、創造性地“演一演”的形式,能讓學生在表演中感悟,在表演中升華感情,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想像,把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表演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而且還看到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蘑菇釘教案篇八
目標: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喜歡吃蔬菜。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蔬菜若干(蘿卜、青菜、蘑菇等)。
2、小兔一只。
3、故事磁帶,掛圖第16號。
4、對露水有一定的認識。
過程:
一、導入活動:招待小客人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看,是誰?(小兔)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
2、小兔來做客了,你們準備怎么樣來招待它呢?(幼兒回答)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蔬菜,我們一起喂給小兔吃好嗎?教師拿出任意一種蔬菜,老師和幼兒一說:我給你吃xx。小兔表演什么菜都不愛吃。
3、小兔它為什么什么菜都不愛吃呢?你有沒有辦法讓小兔吃蔬菜呢?(幼兒回答)
二、幼兒欣賞故事第一段
1、現在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露水蘑菇》。
2、故事里有一只怎樣的小兔?小兔它不愛吃什么?
三、幼兒欣賞故事第二段
1、兔爸爸想了一個什么辦法讓小兔吃蔬菜了呢?(幼兒回答)
2、你們知道什么是露水蘑菇?(幼兒回答)
四、看掛圖欣賞故事
1、小兔跟著爸爸勞動,做了哪些事?(松土、拔草)
2、勞動以后,小兔的肚子為什么會咕咕叫?(原來是因為小兔參加了勞動,一勞動肚子很快就餓了,所以它覺得原來的那些菜味道特別香,所以都喜歡吃了。)
3、為什么小兔原來不喜歡吃的菜現在變的真香、真好吃了呢?(沾滿露珠的菜很有趣:肚子餓了,什么都好吃了)
五、談話: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我們小朋友有不愛吃的東西嗎?為什么不愛吃?
蘑菇釘教案篇九
目標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請班里一名幼兒戴頭飾扮小兔,表演無論誰給他吃菜都搖頭的情景。
2、蔬菜若干(蘿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頭飾一只。
4、故事磁帶。
過程
1、給“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兒扮“小兔”,幼兒給“小兔”吃蔬菜,并說:我給你吃xx。
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辦法讓小兔喜歡吃蔬菜嗎?
2、欣賞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樣的小兔?它不愛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辦法讓小兔什么都愛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3、看掛圖欣賞故事。
爸爸讓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樣?
為什么小兔原來不愛吃的菜現在變得真香、真好吃了呢?(幫助幼兒理解勞動后會有饑餓感)
4、談話: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你有不愛吃的東西嗎?為什么不愛吃?
通過集體討論,幫助幼兒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體更棒。
建議
1、日常年餐前,教師可介紹當天午餐的內容,對一些幼兒可能不愛吃的菜進行描述,增強幼兒的食欲。
2、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里的進餐情況,引導家長多帶幼兒參加勞動,如洗菜、揀菜等,使他們對吃蔬菜產生興趣。
附:露水蘑菇
吃飯的時候,小兔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媽媽問:“吃蘑菇好嗎?”小兔說:“不喜歡。”媽媽問:“蘿卜呢?”小兔說:“不喜歡。”媽媽又問:“吃青菜吧?”小兔子說:“我不愛吃。”爸爸說:“露水蘑菇愛吃嗎?”露水蘑菇是什么樣的'?小兔從來沒見過。他趕緊說:“露水蘑菇,我想吃。”爸爸說:“露水蘑菇要到菜園子里去吃。”
第二天清早,爸爸拿著大籃子,帶著小兔來到菜園子里。小兔看看大籃子,里面裝著蘑菇、蘿卜和青菜,可是沒有露水蘑菇。小兔說:“哪有露水蘑菇呀?”爸爸說:“等一會兒就有露水蘑菇了。”說完,就在菜園子里松土、拔草,勞動起來。
小兔玩了一會兒,也跟著爸爸去勞動。早晨的霧散去了,小兔的肚子咕咕直叫,他問爸爸:“可以吃露水蘑菇了嗎?”爸爸帶著小兔來到大籃子那里。咦,大籃子里的蘑菇、青菜、蘿卜都沾滿了露珠。小兔拿起露水蘑菇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真香、真好吃。吃了露水蘑菇,又吃露水蘿卜、露水青菜。小兔對爸爸說:“真好吃呀!”
教學反思: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后,懂得了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能夠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活動中我問:“露水蘑菇是什么?”有的幼兒說是小兔子勞動后將汗珠滴在蘑菇上就成了露水蘑菇。這是錯誤的說法。正確的答案是早上的霧凝結的露水。可然是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幼兒對“露水”理解不是很清楚,雖然經過我的講解后有些明白,但畢竟沒有自己親自用肉眼去觀察過,所以對露水的形成過程有點難理解。
在挑食方面,許多幼兒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也都喜歡挑食,大家都知道挑食對身體不好的道理,但壞習慣就是養成了,很難改掉,而經過這節課的學習,通過對小兔的認識后,他們對挑食這一行為又做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勞動過后會有饑餓感,這時吃起東西來會更香,也不會注意到東西是好吃還是不好吃,而會更注意的是先填飽自己的肚子。
我在課后想,是不是在第一個環節可以讓幼兒討論如何增加自己的食欲的一個好方法,這樣,可能在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會更好一點。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活動前的幾天里,教師帶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引導幼兒了解運動、勞動能增加食欲,給教學活動一個充分的準備活動。我想,這樣整個活動會把握更好,教育達成的目標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