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一
觀察不同表情,體驗講述人物的心情
彩筆
師:現在把書打開第八頁,書上的這個小朋友名字叫做丁丁,
第一幅圖畫是小朋友把丁丁的遙控飛機弄壞了:丁丁很生氣,
第二幅圖畫是丁丁的小狗受傷了,他傷心地哭了:
第三幅圖畫是媽媽要帶丁丁去逛公園,丁丁很開心:
第四幅圖畫是醫生要給丁丁打針丁丁很害怕。
生1:生氣時是紅色,笑臉時紅撲撲的:傷心時是黑色,快樂時粉色,害怕時是綠色
生2:生氣時黑色,看起來兇巴巴的……
師:有些小朋友,想不到,你們可以想想什么東西是紅色,它給你什么感覺,
生:太陽,暖洋洋
生氣傷心開心害怕
1.積極的鼓勵幼兒進行聯想和想象,鍛煉幼兒的感性認知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授過程中注意讓幼兒說一句完整的話,有耐心地去聆聽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二
設計意圖:
《輕輕地》是一首語言樸實、短小精焊、有利于小班幼兒理解與學習的兒歌。從兒歌的選材上看,這里源于生活的題材,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們非常喜歡小動物。因此,我結合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樂意朗誦兒歌,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2、初步體會用不同的語調朗誦兒歌。
3、萌發愛護草地的意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幼兒園內參觀綠草地和花圃,知道草地不可隨便踩踏。
物質準備:草地背景圖;多媒體;小兔、小狗等圖片各一個。
活動過程:
二、情景猜想,觀看多媒體(1)幼兒猜想小兔怎么跳到草地上的?、小狗怎樣跑到草地上的?、它們為什么要輕輕跳、慢慢跑?(2)幼兒觀看多媒體,驗證猜想。
學習兒歌(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輕輕地》。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師幼運用肢體動作朗誦兒歌。
四、啟發幼兒思考,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活動延伸:
1、生活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要輕輕地做事情,如輕輕地走路、輕輕地搬椅子等。
2、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外出游玩時注意提醒幼兒愛護草地,不要隨便踩踏小草。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三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感受《好朋友》這首簡短的兒歌,從兒歌中了解誰和誰是離不開,最匹配的,它們是好朋友。兒歌雖然非常地簡短,但小朋友的興趣比較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并注重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講述“誰和誰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緊接著再拿出實物,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相匹配的物體,讓幼兒了解了只有有關聯的物體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進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
隨后通過實物匹配操作加深鞏固,要求他們將兩個有關聯的'物品放在一起。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孩子能正確配對,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確,找到和自己實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但有的孩子顯得比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與之匹配的實物。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四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于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涂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由于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涂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于教孩子畫些什么,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涂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只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盡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簽、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布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后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么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升華。
在前三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是帶的大班,對于小班的孩子真的是沒有接觸過,所以今年是我第一年帶小班,在這一個月的教學中我確實有很多的反思。
1、對于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確實要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教學。原來大班的孩子的規則意識會更強一些,但是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一味的強調規則對于他們則是沒有太大的成果。對于小班的孩子首先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安全感,他們才能聽進去我們說的話語。才能和我們交流。
2、更加關注孩子的身體。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抵抗能力都比較弱,所以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喝水一定要特別關注。
3、關注孩子的情緒。對于新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才有心情和老師交流各種事情。
4、新小班的孩子情緒緊張,對于家長來說,他們也比較焦慮。我們在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我應該注意家長的情緒,只有家長的情緒穩定,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家長們才能放心的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提高出勤率。
5、關注特殊孩子。對于新小班的孩子,我們對于過敏的幼兒,性格特別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穩定孩子情緒。
6、小班的孩子行動比較慢,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來了解幼兒園的事物,并喜歡上幼兒園。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樂意朗誦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學會用輕松舒緩的語調朗誦兒歌。
3、萌發愛護草地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草地背景圖一幅,小兔、小狗指偶教具各一個。
2、《輕輕地》課件。
3、音樂《小貓小貓,你別吵》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小貓小貓,你別吵》進教室
二、看圖講述
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漂亮的圖片,想不想看?
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背景環境,鼓勵幼兒完整的表述,如:我看到了xx?
三、觀看多媒體,情景猜想
師提:“你們喜歡到草地上玩嗎?(喜歡)
今天有兩只小動物也想到草地上來玩,注意看看誰來了?(小兔),小兔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的),請幼兒模仿。
幼兒觀看多媒體情景播放,猜猜:它是怎么跳到草地上的?是重重地跳還是輕輕地跳?幼兒自由回答。師小結:“小兔小兔輕輕跳”。師幼一起學習。
看看,誰也來了,(汪汪汪,小狗),小狗是怎么走路的?(跑的),幼兒觀看多媒體播放,猜猜:小狗又是怎樣跑到草地上的?是快快的跑還是慢慢的跑?師引導幼兒說出“小狗小狗慢慢跑”。
師幼學習第一、二句兒歌“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
為什么小兔要輕輕跳,小狗要慢慢跑呢?(它們怕踩疼小青草),引出第三.四句兒歌。
注意聽聽,它們來到草地上說什么?播放多媒體錄音“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我們一起學說。
四、學習兒歌
1、師完整的朗誦兒歌《輕輕地》
完后提問:
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剛才老師是用什么聲音念小兔子跳和小狗跑的?(輕輕的、緩慢的聲音),念到它們說話的時候是用堅定的語氣來念的。
2、師邊表演指偶邊帶領幼兒一起用輕輕的、緩慢的語調念兒歌的'第一、二句,用堅定的語氣念第三、四句。(提醒幼兒語氣的變化)
3、拍手跟著節奏念兒歌。
4、師幼運用肢體動作朗誦兒歌。
鼓勵幼兒伸出自己的兩只手,模仿小兔子和小狗的兩只耳朵,跟著老師的節奏一起完整地表演兒歌,在念兒歌的過程中教師用眼神和體態語言暗示幼兒控制語速和聲音高低。
五、啟發幼兒思考,萌發愛護小草的情感
1、小兔是怎么跳的?小狗又是怎么跑的呢?
2、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的花草呢?
我們要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不能隨便踩踏草地。
4、我們平時做哪些事情還要輕輕地呢?
我們要輕輕地走路,輕輕地搬椅子……
六、結束
音樂《小貓小貓,你別吵》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六
1、嘗試創編故事《會走路的鳥窩》,能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萌發愛護小鳥的情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學重點: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課件《會走路的鳥窩》、鳥窩ppt
一、選材的依據:
1、源于園本特色。結合4月的愛鳥周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繪畫宣傳等形式讓孩子們對鳥的生活習性及一些益鳥的特殊本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踐中孩子們對其話題很感興趣。故事《會走路的鳥窩》就講述了一只小鹿小心照顧鳥寶寶的感人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愛鳥護鳥的環保教育有積極的意義。
2、幼兒發展。《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南》指出:大班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并力求與別人不同;對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價值的分析:
1、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關注于生活、關注于身邊發生的事。
2、有利于培養幼兒護鳥的情感。
3、促進幼兒樂于學習,大膽想象表達的愿望。
三、目標的`內涵:
1、情感與態度:通過故事的編講、課件的欣賞,激發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樹立幼兒環保意識。
2、經驗與認知:觀察到鳥窩對小鳥生活的重要性,引發幼兒關注鳥類。
3、語言與能力:能根據畫面及教師的提問大膽想象猜測并回答表述,培養專注傾聽、認真觀察及大膽想象的能力。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里做窩?(經驗回憶)
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幼兒猜想)
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想想說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回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參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鳥窩會走路了吧?
3、你喜歡小鹿嗎?為什么?
4、小結: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著小鳥。
(四)情感遷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為小鳥做窩。
此次活動是結合4月愛鳥周環保活動來設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系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基于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并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著優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整與設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為: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難點為: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疑中步步推進,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鼓勵激發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才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于孩子們一次次的發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著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匯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為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于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從活動實施效果來看,目標達成較好。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七
通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瑯瑯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復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于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通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瑯瑯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復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語言小班找朋友教案篇八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體能是體育的重要任務。爬行時我班孩子比較喜歡的活動,在日常的活動中經常有孩子趴在地上爬行著玩耍,根據本班孩子的興趣特點,于是就有了我今天這個活動――《烏龜寶寶真能干》。
讓孩子自主探索烏龜爬行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手膝向前爬、向后爬的方法,還有發展身體手腳動作協調性,體驗體育游戲所帶來的快樂,這是我這節課的目的。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就想到要給孩子提供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在各個淮街中自然地過渡。于是在第一環節中,我化身為烏龜媽媽說要帶著烏龜寶寶們出去做游戲,伴著音樂在輕松環境中做到了熱身活動,這樣既能夠達到了體育活動要求的準備部分,又激發了孩子們要參與活動的興趣。接著通過情景導入的方法,“烏龜寶寶要去幫奶奶撿蛋,就要學會本領”的情節自然而然過渡到活動的第二環節(基本部分),在第二環節中,我通過和孩子一起探索、練習烏龜走路的方法:手膝著地向前爬、向后爬,達到我教案中的第一個活動目標,在“烏龜撿蛋”的游戲中,孩子的體育既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練習和鞏固,并且體驗到了體育游戲所帶來的快樂,這也達到了我的第二個活動目標。在第三環節(結束部分)中,通過我的小結,讓孩子知道運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這樣在體育活動中滲透了情感教育。
總之,在本次活動中,我認為孩子的情緒還是比較飽滿、積極性高、樂于練習,幼兒的爬行能力、手腳協調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作為活動的指導者,我也和孩子融合在一起,和他們一起爬、一起玩。當然也存在不足,比如由于本人性格原因,有的地方還放不開,在語言上還不夠激情,大部分孩子沒有創新意識,只跟著別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