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名字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篇一
設計背景
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森里背景圖(陰森森的),使幼兒深深融入到音樂的環境氛圍中。使孩子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學習重音樂句中,教師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法與幼兒一起互動,開始是教師拍鈴鼓幼兒聽音樂拍手,接著是用小腳印的圖譜方式進一步熟悉樂句中的重音,再是分角色表演,在“身體小路”上走,最后利用故事情節設計了游戲,讓一名幼兒扮演大灰狼,并戴上頭飾,其余幼兒一起體驗,給幼兒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每個過程都是環環相扣,使幼兒深深投入到角色中,讓人意猶未盡。
活動目標
能夠合理地想象并講出故事講給大家聽。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打開自己的想像空間,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森林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猴子、梅花鹿、小熊、兔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想一想森林里都有那些動物(老虎、猴子、兔子、貓頭鷹……..),最喜歡的'動物有哪些。
二、看教學掛圖
1、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說一說是什么地方。
2、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和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
(教師:這里總是靜悄悄的,除了嘩啦啦的流水聲什么也聽不見,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三、編故事
1、在掛圖上貼上兩個小房子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誰搬到森林里了,這里可能是誰的家,它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什么事,請小朋友分組想一想、講一講。
2、請各組選一個人講一講本組編的故事。
四、分析
1、請幼兒說說小朋友故事講得好不好,怎樣才能把故事說得更清楚。鼓勵幼兒表達各自的見解。
2、請幼兒時是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方面來講故事,并逐一舉例,如時間就是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比如夏天的一個中午或星期一早上等。
3、請幼兒再次用新方法講述故事。
五、看圖講故事
1、請幼兒看《幼兒用書》,教師有感情的講述并提問。
2、鼓勵幼兒嘗試跟教師一起邊念邊指讀故事。
名字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篇二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微笑》教案(附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用“我愿意為朋友們……讓他們高興”說出自己的想法。
3、體會微笑的`美好。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表情圖兩張(微笑、哭泣)
3、句式詞條
4、小鳥、小兔、大象、小蝸牛句子圖譜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作品內容
活動難點:學習用“我愿意為朋友們……讓他們高興”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出示兩個表情圖:
t:這是什么表情,你喜歡哪個表情?(微笑)
t:微笑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
二、理解事故情節
1、t:有一群森林里的小動物也用自己的方式給朋友們帶來了快樂,讓我們一起來聽(放錄音……小蝸牛好著急,為什么呢?)
t:小動物們都在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小鳥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大象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免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t:出示詞條“我愿意為朋友們……讓他們高興”引導幼兒用此句式復述
小結:每個動物都用自己的特長和本領去幫助別人,給朋友們帶來快樂。
t:讓我們一起來說說小動物是怎樣讓朋友們高興的(集體看圖譜朗誦3句話)
2、第二段
t:看著小動物都用自己的方法給別人帶來快樂,小蝸牛怎么了?(著急)
它為什么著急?(只能在地上慢慢爬什么也干不了)
t:我們一起來聽小蝸牛是怎樣做的?(播放后半段錄音)
它是送什么給朋友,讓他們高興呢?
t: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
3、完整朗誦:
t:小蝸牛真了不起!它用自己的方式微笑帶給別人快樂,今天故事就叫《微笑》,我們一起來完整聽一聽。
4、小結: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就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三、遷移、啟發用句式說話
(1)t:小朋友,你愿意為朋友們做什么,讓他們高興呢?
(2)t:小朋友,你愿意為家人做什么,讓他們高興呢?
(3)t:小朋友,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送去快樂,你愿意送給誰,讓它們高興?
四、小結:
小朋友們,微笑使人快樂,讓我們把微笑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來《笑一個吧》。
教學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活動設計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突破重難點。通過傾聽、猜測、遷移主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并借助詞條學習用故事中句式說自己的想法。前兩個環節借助圖譜突破了重點,在學習用句式說話這個環節,句式詞條的出示有點晚,導致一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整的用句式說話。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意識到教師的語言、表情直接影響孩子,另外在引導幼兒時要抓住契機,擅于發現每位幼兒發言的閃光點,并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名字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篇三
1、根據abab樂段不同的風格來表演年獸的故事。
2、在驅趕年獸的情景表演中,萌發幼兒勇敢品質。
abab樂段、手鼓、雪鈴、紅紙等
一、玩年獸的故事:
聽說年獸住在海里,他一年出來一次,每年出來時,先伸出他的手、腳他走路時這樣,每年什么時候過年,年獸就要出來吃人。大家非常的害怕,就都跑到山上躲起來了。今年,來了一個乞丐,他發現村里一個人也沒有,這時他碰到一個老婆婆,忙問:人都到哪里去了?老婆婆說:我已經很久沒有住在自己家里了,有一個怪物要來吃我們,所以都躲到山上去了,你也快走吧。乞丐說:我不怕,我要住在這里。我要打死年獸。
在一個風鎬月黑的晚上,年獸出來了:我忍了一年,我先吃誰呢?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小孩?口水一直在流。問:年獸長得什么樣?請你來學一學。他來到村里,怎么一個人也沒有,年獸不相信,他一直走,來到了老婆婆家。為什么乞丐沒有走?他用什么方法趕走年獸的?都不是,他用鞭炮嚇跑了年獸,我們來學學鞭炮發出的聲音。我們用小手做做鞭炮的聲音。年獸一步步走到一個小朋友身邊,幼兒就做出鞭炮發出的聲音。當年獸又過來時,乞丐發現了一張紅紙,他趕緊舉起紅色的紙,年獸“啊”嚇得跑回去了,年獸被嚇破了膽,躲在海里再也不出來了。
二、用樂器來玩年獸的故事
1、幼兒自選樂器
2、年獸躲在哪里?年獸出來了(教師走,有種地震山搖的動作)小朋友做乞丐。
年獸走路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地震了,我們一起來學學年獸。
3、請幾位幼兒扮演年獸,看看他們會靠近哪里?你要吃誰,就靠近誰?(手鼓組、雪鈴組)
年獸想:怎么會這樣,我要再去一次(找紅色的衣服)從此,年獸躲在大海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三、延伸活動:
年獸在海里,他很孤單,他很想一個朋友,他說:我再也不吃人了。這時,有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年獸,就和他做了好朋友。
名字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鉛筆盒上的圖畫,通過想象,創編一個有情節的故事。
2、通過講述活動和做推銷員等活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及樂于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鉛筆盒,布置鉛筆盒展銷會會場。
2、幼兒課前設計制作購物券若干。
3、投影儀與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參觀鉛筆盒展銷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嘿,小朋友,鉛筆盒展銷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到里面參觀吧。”
2、交代參觀要求,幼兒自由參觀,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鉛筆盒。
二、教師引入課題。
師:“這些好看的鉛筆盒里,每個都藏著動聽而美妙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投影儀展示鉛筆畫面,教師示范講述故事。
三、幼兒觀察、想象,講述鉛筆盒上的故事。
師:“你們也想為鉛筆盒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嗎?請你認真觀察鉛筆盒上的圖畫,想一想,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1.提示幼兒根據自己的鉛筆盒上的圖畫展開想象,編講故事,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講述自編故事。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字編故事,教師進行簡單小結。
四、推銷鉛筆盒。
師:“展銷活動開始啦!學派臺,把我們的鉛筆盒介紹給客人吧!”幼兒邀請客人參觀并向他們推銷鉛筆盒。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的推銷活動可成功啦,賣出了好多鉛筆盒。我們大家一起去慶祝吧!”播放歡快音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我設計本活動方案重點是讓幼兒學會做有禮貌的小客人,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的特點我設計了這個富有時代感、實際性、活潑有趣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在組織活動中,貫徹師生同構的原則,既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對情境進行觀察、想象、思考、探索、發現、以促進幼兒智能發展,讓幼兒說出表演中用到的禮貌用語,并練習禮貌用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設計本活動又及時地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
名字的故事中班教案反思篇五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知道一些過年的活動如;拿紅包、放鞭炮、穿新衣等,可是有關于春節的由來和各地的風俗卻很陌生,比如說過年為什么要貼對聯,掛紅燈籠等,都不了解。為了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有關春節的知識,我特設計有關春節主題活動,本次活動《打年獸》是其中的一節主題活動,為了使孩子更快的理解兒歌的含義,在活動前我給孩子簡單介紹了春節的來歷以及有關年獸的故事,在活動中我讓孩子跟隨兒歌節奏自由創編動作,并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出來,還使孩子掌握了運用固定節拍和一字節拍來打節奏的方法,此外,我還結合了打擊樂器,使幼兒能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節奏練習,真正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方式。
1.讓幼兒感知和表現兒歌節奏不同的方式:一字節拍和固定節拍(知識目標)
2.學習用樂器為兒歌進行伴奏并嘗試合奏。(能力目標)
3.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情感目標)
重點:學會打一字節拍和固定節拍
難點:嘗試合奏
2.提前教會幼兒念兒歌
(一)開始部分
幼兒念《打年獸》的兒歌進入活動室。
(二)中間部分
1、引出主題并學習字卡“打年獸”
師:“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念的兒歌叫什么名字”(幼兒回答:打年獸)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打年獸”的字寶寶(出示字卡:打年獸并教小朋友念2---3遍)
2、讓幼兒自己創編用身體打節奏,并請個別幼兒示范,其他幼兒跟著學。
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是用什么的方式給兒歌打節奏的?”(引導幼兒回答:拍手)
“現在就請小朋友在一起相互討論一下,我們除了用拍手的方法給兒歌打節奏,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打節奏?”(幼兒討論,教師引導)
師:“小朋友都已經討論完了,現在我請小朋友來示范一下”(以做表情的方式請3--4名幼兒示范,其他小朋友跟著做)
3、根據圖譜打節奏
(1)認識固定節拍:
教師出示圖譜(燈籠)及拍號:,讓幼兒根據圖譜邊念兒歌邊打節奏,并講解固定節拍的含義。
師:“楊老師今帶來了一張圖譜,小朋友看圖譜左上角有兩個數字,數字中間有一條斜線,這個叫拍號,上面寫著一個2和一個4,這個叫2|4拍。小朋友再看圖譜是由一個個燈籠組成的,那我們現在就根據燈籠圖譜邊念兒歌邊打節奏”(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燈籠個數打節奏)
師:“剛剛我們是怎樣打節奏的”?(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固定節拍”并解釋含義:兩個字打一下的叫二字節拍也就是固定節拍,并引導幼兒用不同動作打節奏)
(2)認識一字節拍
(教師出示年獸圖片)師:“看,楊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小年獸,現在我們把小年獸放進燈籠里,因為年獸最怕紅燈籠,這樣它就不會跑出來嚇人了”(教師操作:把年獸放進燈籠里,并引導幼兒根據年獸個數打節奏,并且嘗試用剛剛自己創編的動作來打節奏)
師:“小朋友們剛剛又是怎樣打節奏的”(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一字定節拍”并解釋含義:一個字打一下的叫一字節拍)
4、幼兒自己根據圖譜分組打固定節拍和一字節拍。
師:“現在我就根據圖譜打節奏,我們分為兩組,一組打固定節拍,一組打一字節拍”(教師指揮,幼兒分組練習一遍,并嘗試合奏)
5、出示打擊樂器,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打節奏。
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準備了打擊樂器,有沙錘和鈴鼓,那我們現在就用樂器邊念兒歌邊打一打節奏”
(1)學習用樂器打固定字節拍
(2)學習用樂器打二字節拍
(3)用樂器分組合奏
師:“我現在分為兩組,鈴鼓組合沙錘組,鈴鼓組打一字節拍。沙錘組打固定節拍,看哪一組表現是最棒的,準備好了嗎”(幼兒分組合奏,然后交換打一遍)
6、播放音樂,幼兒看老師指揮進行合奏。
師:“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分組打一遍,看看最后那組是最佳表現組,老師有獎勵的”(幼兒聽音樂合奏)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特別棒,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帶著你們的樂器再打給我們的客人聽一聽吧”
本次活動幼兒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幼兒初步了解一字節拍和固定節拍的定義,并學會著兩種節拍的合奏。活動中不但培養了孩子的反應能力及想象力,同時也是幼兒對音樂節奏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