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教案篇一
活動背景:
音樂欣賞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音樂活動,為了讓全體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在寬松、自由、和諧的音樂氛圍中,充分運用感官、形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樂曲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語。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教學要求,嘗試將音樂與幼兒熟悉喜愛的文學作品《龜兔賽跑》相結合,尋找最佳組合點,達到強化情感意識、開發智能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區別音樂中的不同性質,嘗試用動作表現兔子和烏龜的形象。
2、大膽參與活動,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3、懂得做任何事情時,驕傲會使人失敗,只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才會取得勝利。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
2、胸卡、水筆人手一份
3、花環、金牌若干。
4、課前組織幼兒聽故事《龜兔賽跑》。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情節,提示題目
幼(齊):烏龜取得了勝利。
幼a:因為兔子在比賽時睡了一覺。
幼b:因為烏龜沒有停。
幼c:因為兔子太驕傲了。
師:那么你想對烏龜和兔子說一句什么話呢?
幼a:我對兔子說:下次比賽,不要睡覺了。
幼b:我對兔子說:以后不能驕傲了。
幼c:我對烏龜說:祝賀你取得了勝利。
師總結:烏龜和兔子在比賽的時候,兔子很驕傲,以為自己肯定比烏龜快,能取得勝利,它就在比賽時睡了一覺,而烏龜卻勤勤懇懇,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不怕流汗,不怕累,取得了勝利,我們小朋友應該向烏龜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評析:幼兒喜歡聽故事,以回憶故事情景導入來揭發幼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使語言教學、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相結合,符合《綱要》中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要求。同時為幼兒欣賞音樂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欣賞音樂,初步感受
幼認真傾聽音樂《龜兔賽跑》。
師:小朋友,你有沒有聽出來,剛才聽的樂曲有幾段?
幼a:有三段。
幼b:有三段。
幼c:有二段。
師:有的小朋友說有三段,有的小朋友說有二段。我們再仔細聽一遍,到底有幾段呢?
幼傾聽音樂。
師:現在聽出來了吧,這首樂曲有幾段?
幼:有三段。
師:那你覺得這三段樂曲有什么不同嗎?
幼a:我覺得前二段慢,最后一段快。
幼b:有的快,有的慢。
評析:《綱要》中指出,幼兒對鮮明突出的節奏、音響具有濃厚的興趣,幼兒階段是音樂感覺能力、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培養幼兒感知,聽辨聲音強弱、快慢等音樂的不同。由故事導入,幼兒對欣賞樂曲也有了一定的興趣,基本能分辨出每段樂曲的不同,從某種程度上開發了幼兒的音樂潛能,達到了一定的要求。
三、分段欣賞,幼兒創編動作參與感受
師:下面我們先來聽第一段樂曲,聽了這段樂曲,你想到了誰?
幼傾聽第一段樂曲。
幼:我想到了兔子在跳。
師:我們來看一看,這段樂曲到底是不是兔子在跳呢?
幼邊看動畫,邊傾聽第一段音樂。
有的幼兒兩手叉腰,頭高高抬起;有的幼兒嘴里發出哼哼哼的聲音……
師:好,那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來扮演小兔子。
幼跟著音樂做各種動作。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樂曲,聽了第二段樂曲,你又想到了誰呢?
幼兒傾聽第二段,并齊聲回答:烏龜。
師:請你們看動畫,邊看邊想,烏龜是怎樣參加比賽的?
幼兒邊看課件邊傾聽音樂。
師:你準備用什么動作來扮演烏龜呢?故事里的烏龜是怎么參加比賽的`,你可以把這些動作表情加進去。
幼:跟隨音樂創編動作,有的邊爬邊擦汗,有的敲背,有的喘氣……
師:烏龜取得了勝利,那么,第三段音樂又該表示什么呢?
幼:小動物在為烏龜慶賀。
師:我們一起來看,小動物是怎樣為烏龜慶賀的。那么,你又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呢?
幼邊聽樂曲邊看動畫。
幼a:我想拍手。
幼b:我想跳舞。
幼c:為烏龜掛金牌和花環。
師:好,那我們就跟著音樂來做動作吧。
有的幼兒圍著圓圈跳舞,有的幼兒邊拍手邊跳……
師:小朋友們做的動作真不錯,下面我們完整地聽音樂跟著音樂做動作,幼邊傾聽音樂,邊做動作。
評析: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我準備了與音樂相匹配的課件動畫,讓幼兒在直觀感知下,更好理解每段音樂,并在動畫的啟發下,創編動作,又以故事為主要線索,使幼兒創編的動作更豐富、更富有童趣。在這一部分,充分展示了幼兒的音樂潛能,發展了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四、分角色表演
師:小朋友,你喜歡烏龜還是兔子?
幼:烏龜。
師:如果兔子改正了缺點,我們小朋友喜歡兔子嗎?
幼:喜歡。
師:那么我們來扮演小動物,跟著音樂做動作,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胸卡和水筆,你喜歡哪個小動物,你就在胸卡上畫那種小動物,畫好后,就把胸卡掛在脖子上,站到指定的位置。
幼開始畫動物。
師:好了,下面我們就跟著音樂扮演小動物進行《龜兔賽跑》吧,扮其他小動物的幼兒各自扮演角色跟著音樂做各種動作。
評析:幼兒特別喜歡小動物,讓幼兒扮演小動物更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在讓幼兒分段欣賞,對音樂有一定理解力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可進一步加深幼兒的音樂理解力。在表演之前,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符合《綱要》精神,也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在這一部分的表演中,幼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創編了各種動作,使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
總評:將優秀的文學作品教材,匹配鮮明的音樂形象,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欣賞音樂,創編動作,并合作表演,與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更為吻合,以故事為線索,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并在激情的驅使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
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教案篇二
1.學唱歌曲,并唱準如弱起的節拍。
2.嘗試用拍身體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詞,玩默唱的游戲。
3.在默唱的過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玩具小狗一個。
2.幼兒會玩音樂游戲《小花狗》。
一、音樂游戲《小花狗》。
教師出示玩具小狗: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小花狗》好嗎?
二、幼兒學習歌曲《張家爺爺的小花狗》。
2.教師隨著音樂輕聲地念歌詞,然后,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3.教師放慢速度唱歌,幼兒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用指揮的方法,在重拍處用“點頭”的方法唱準節奏。
三、學習玩“默唱”的游戲,表演歌曲。
1.默唱游戲:唱一唱,拍一拍。
2.幼兒自主選擇動作,教師幫助確定,并帶領幼兒練習,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詞。師生聽音樂拍手和歌唱,進行默唱活動。(表演2遍)
4.教師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默唱歌曲,試試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詞處做捂嘴巴動作。(表演2遍)
5.變化默唱歌曲的動作,引導幼兒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詞處做拍腿動作。(表演2遍)
6.幼兒嘗試默唱別的歌詞,表演歌曲。
教師:你們還想不唱什么歌詞,玩默唱游戲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帶領幼兒唱一唱、拍一拍,進行默唱游戲表演活動。
本活動導入部分非常順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詞也非常簡單,因此孩子們學得得心應手,但活動的難點是要孩子唱準弱起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譜子展現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個標記,臨時順手拿了一個紅蘋果貼著,然后反復強調,反復教學,再加上的肢體提示,從而讓孩子較順利地學會控制性歌唱,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
由于歌詞內容比較簡單,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戲和創編游戲,我們先進行了一個“默唱游戲”,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為避免孩子因為一首簡單的歌唱久了失去興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聲的沒有感情的聲音演唱,于是我們用某個動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來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詞,如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時,不唱“小花”而是拍手,這個游戲重新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活動中發現它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孩子總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們能很認真的學,不厭其煩地進行嘗試,或許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也可以運用這個游戲來延長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最后進行了創編,孩子們把“張家爺爺”改成了我們班小朋友的名字,頓時把活動氣氛搞得十分活躍,而后又是為“小狗”創編了很多的新名字,因為孩子對學習的事物感興趣時,才想學、愛學、樂學,并在創編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能力。
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教案篇三
1、學習機器人走路、、跳舞的姿態(手、腳伸直,動作僵硬),培養節奏感。
2、能大膽合作創編,體驗游戲的愉悅。
3、學習遵守游戲規則。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1、機器人的玩具及圖片。
2、活動前了解有關機器人的基礎知識。
3、錄音機、磁帶。
一、聽樂曲、做動作。
1、幼兒聽樂曲,熟悉樂曲的旋律。
2、引導幼兒聽樂曲學做機器人的基本動作。
二、創編動作,講規則。
1、引導幼兒創編機器人勞動等動作。
2、肯定幼兒創編活動的情況
3、告訴幼兒音樂游戲的規則。
三、明規則、做游戲
1、教師擔任"管理員",與幼兒一起游戲一遍。
2、幼兒拖選一名同伴擔任""管理員",游戲進行一遍。
3、引導幼兒評價游戲的情況后,游戲繼續進行。
我發現小朋友對機器人的概念很局限,認為機器人都是機械身體,走路很慢,長得很丑。這樣會限制他們的想象更會消減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在開課時,就讓學生欣賞更種各樣的機器人,例如:機器貓,阿拉雷……在啟發他們機器人功能時,則播放機器人比賽:機器狗足球比賽,機器人跳舞比賽……這樣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機器人不好的印象,激發了他們的創作力。雖然能很好的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許多畫面對于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復雜和抽象的,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不能面面俱到的指導,就使得有些底子差的孩子構圖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從語文的角度而言,他雖然用畫筆表現不出美麗而富有創意的畫面,但是他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精彩的內容,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獲呢?這節美術課的重點目標是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這樣會限制他們的想象更會消減他們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欣賞完課件上各種功能的機器人之后,興趣都很濃厚,我也努力地挖掘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先是討論:什么場合需要怎樣功能的機器人,什么人群需要怎樣功能的機器人。大家在熱情討論完之后,我又請學生構思一下作業的創作構圖,加上同學之間地相互建議和教師的相機提建議,這樣子幫助學生腦海中形成大致的構圖格局,便于大膽創作和想象添加。最后在作業展示環節,也請學生紛紛上臺來向大家講述自己創作的有趣和新穎之處,順便師生為他的作業提一些合適的建議供他作參考。
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教案篇四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都是3-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直觀形象思維。這就導致在音樂教學中出現了"一節唱歌教學活動下來,孩子們歌詞還記不住,更談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師教的累、孩子學的煩。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嘗試著把圖譜應用于音樂教學中,很快被孩子們接受了,它是一種視覺符號,它可以把音樂直觀、形象、趣味的表現出來。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信息,則會給幼兒以單調和枯燥的感覺?!吨改稀分赋觯河變盒蜗笏季S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圖譜,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圖譜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幼兒主動的學,利用圖譜的重要意義在于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1、感受歌曲,讓幼兒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運用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1、課前熟悉旋律,圖譜一張
2、ppt課件活動重點: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
合作完成圖片的填充
一、隨音樂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詞
三、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合作完成圖片填充。
四、活動延伸:根據圖,創編歌詞
《小魚的夢》是一首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洋溢著愉悅的兒歌,也是一篇豐富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課開始,我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字:夢,滲透識字教學;我用親身經驗說了自己曾做過的一個夢,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有很多,頓時話匣子就打開了,學生都特別感興趣。這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是比較重要的,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本課的生字量多,要讓學生扎實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和游戲,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由整體感知課文,再抽出詞,最后才是生字,無形中減緩了坡度。
3、堅持以讀為本,落實語感訓練。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比如聽錄音范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小組合作讀,同桌讀等,展示了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體現了讀書的層次性。這一部分地教學我充分體現多讀少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采用生生對比讀的方式充分朗讀,從量中讀出質來,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感悟,突破難句“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床珍珠被”和“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籃推”的理解。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很愿意在同學中展示自己。
4、堅持激勵。在課堂上我堅持正面引導,不斷激勵學生,激勵他們的進步,激勵他們的成長。一句激勵的語言,一個激勵的眼神,都使學生們興致昂然。
5、我在引導學生想象“小魚會夢見什么?”這一問題時,播放了《搖籃曲》,既與課文內容相關,又創設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鋪墊了整個課堂的氣氛。以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這樣的設計學生感受到了美,也盡情表達著美??梢赃@樣說:“課堂不僅流動著美,也流動著真情?!?/p>
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教案篇五
1.學唱歌曲,并唱準如弱起的節拍。
2.嘗試用拍身體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詞,玩默唱的游戲。
3.在默唱的過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玩具小狗一個。
2.幼兒會玩音樂游戲《小花狗》。
教師出示玩具小狗: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小花狗》好嗎?
2.教師隨著音樂輕聲地念歌詞,然后,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3.教師放慢速度唱歌,幼兒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用指揮的方法,在重拍處用點頭的方法唱準節奏。
1.默唱游戲:唱一唱,拍一拍。
2.幼兒自主選擇動作,教師幫助確定,并帶領幼兒練習,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詞。師生聽音樂拍手和歌唱,進行默唱活動。(表演2遍)
4.教師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默唱歌曲,試試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詞處做捂嘴巴動作。(表演2遍)
5.變化默唱歌曲的動作,引導幼兒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詞處做拍腿動作。(表演2遍)
6.幼兒嘗試默唱別的歌詞,表演歌曲。
教師:你們還想不唱什么歌詞,玩默唱游戲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帶領幼兒唱一唱、拍一拍,進行默唱游戲表演活動。
本活動導入部分非常順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詞也非常簡單,因此孩子們學得得心應手,但活動的難點是要孩子唱準弱起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譜子展現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個標記,臨時順手拿了一個紅蘋果貼著,然后反復強調,反復教學,再加上的肢體提示,從而讓孩子較順利地學會控制性歌唱,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
由于歌詞內容比較簡單,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戲和創編游戲,我們先進行了一個默唱游戲,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為避免孩子因為一首簡單的歌唱久了失去興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聲的沒有感情的聲音演唱,于是我們用某個動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來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詞,如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時,不唱小花而是拍手,這個游戲重新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活動中發現它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孩子總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們能很認真的學,不厭其煩地進行嘗試,或許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也可以運用這個游戲來延長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最后進行了創編,孩子們把張家爺爺改成了我們班小朋友的名字,頓時把活動氣氛搞得十分活躍,而后又是為小狗創編了很多的新名字,因為孩子對學習的事物感興趣時,才想學、愛學、樂學,并在創編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