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反思篇一
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與認知心理,小學低年段更適宜閱讀繪本,這是通向流暢、獨立的文字閱讀過程中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因此,我們年級段的階梯閱讀主題定為“繪本”。繪本有很美好的能夠講故事的畫,有很感人和很有趣味的故事,這樣的書讓孩子覺得不排斥,不陌生,沒距離;這樣的書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撩動孩子的心靈,升華孩子的情感;這樣的書最讓孩子感到親切,他們會讀,愛讀,能讀懂它,能把內容吃到肚子里去。其次,兒童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是圖形認知的敏感期。孩子在腦子里積累的圖像資料越豐富,他的想象也就越豐富,他的邏輯思維發展也就越健康。繪本以畫為主,字少而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很符合低年級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繪本閱讀已被一些教育人士稱為“無壓力閱讀”,學生不再被拷問,不再被要求寫心得、寫佳句。一直喜歡這種提法,就是“無壓力閱讀”,一改語文教學的口味,那么對于有圖畫的繪本閱讀來說,應該就是無壓力的、快樂的。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繪本的閱讀才會是分享的、體驗的。因此個人認為繪本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多一點分享,少一點要求,多一點欣賞,少一點問題,多一點樂趣,少一點枯燥,多一點體驗,少一點傳授。我想只要這樣繪本教學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喜歡。
我覺得繪本教學,不可能把這本書中所有的東西都教給孩子,我們只要做到教會孩子閱讀的方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最重要的。繪本的味道就在于去感受作品中溫情的“意味”、奇妙的“趣味”和無窮的“風味”。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教師對繪本深入準確地挖掘是閱讀教學的前提與保障,教師對繪本作品的理解和價值判斷將直接體現在教育目標中,滲透到教育過程中。優秀的繪本往往蘊含豐富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僅只停留在對情節的大致了解,要做深層次地挖掘和準確地引導,那么這樣的閱讀帶給孩子的發展是無限的。
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反思篇二
1、探索發現故事中的排列規律。
2、嘗試根據規律排列圖案。
3、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規律排列的美。
1、《亂七八糟的魔女城》ppt課件。
2、操作材料:酒杯、酒瓶、大提琴、魔女照片、操作卡人手一份。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做《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出示ppt1)
師:這個故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分別出示ppt2和3,播放錄音)你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救王子嗎?那我們和公主一起出發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故事中各種圖案,發現圖案的排列規律。
1、按指定的排列規律找出正確的圖案。
(1)引導發現
師:公主在救王子的路上會遇到什么困難呢?請仔細聽!(出示ppt4,播放錄音)
師:公主能找到鑰匙嗎?我們一起來找鑰匙吧。
師:先來看看這里有幾棵樹?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按順序數樹,教師操作ppt5,出示數字)。
師:剛才大怪樹告訴了我們一個關于水果的規律?誰聽到了?(出示ppt5,播放錄音)
師:是不是這個規律呢?我們再來聽一聽!(重復播放錄音)
師:大怪樹告訴了我們什么規律?是幾個梨幾個蘋果?師小結:原來這個規律是:一個梨、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
(2)集體驗證。
師:誰找到這棵樹了?它是第幾顆?哦,原來是第二顆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一個梨、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所以樹尖上的這把就是正確的鑰匙。(操作ppt6)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尋找正確的顏色規律,并按尋找到的規律辨別正確道路。
(1)引導發現
師:公主找到了鑰匙,打開了門繼續往前走,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出示ppt7,播放錄音)
師:誰來給公主指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2)集體驗證。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條路的前半部分有什么顏色規律?
師: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樣走下去?(操作ppt7)
師:我們指的路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公主是不是這樣走的。(繼續操作ppt7)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找出猴子的規律,并按規律填補所缺。
(1)引導發現
師:真厲害,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路,公主繼續往前走,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出示ppt8,播放錄音)
師:這邊有幾只猴子?他們分別在玩什么?
師:我們在來看看旁邊的這一群猴子,他們后面有幾個空位子?
師:要幫助這三只猴子找到他們原來的位置,就要找出這群猴有什么的規律,誰知道?
師小結:原來這個規律是:兩個玩碗盤子的、一個倒立的、兩個玩碗盤子的。、一個倒立的。
(2)集體驗證。
師:所以這第一個空應該放哪只猴子呀?第二個呢?最后一個呢?(操作ppt8)
4、引導幼兒找出排列規律,填補空缺圖案。
(1)引導觀察
師:公主給猴子們找回了各自原來的位子,猴子們也給公主指路了,公主接著出發了,她又會遇到什么呢?(出示ppt9,播放錄音)
師:這里有幾座橋?每一座橋上都有破洞,學要用木板把它修好,我們來看看橋上都有什么圖案的木板?(星星、月亮、白云圖案)
(2)操作驗證。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座座橋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師在黑板上出示三座橋,請一個幼兒說完第一座橋的規律后取板修橋)
師:我們來看看這樣修對不對?(操作ppt9)(其他兩座橋的驗證,操作過程雷同)
5、根據圖案排列規律操作材料,感受規律排列的美。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師:我們一起幫公主修好了橋,公主過了橋,終于到達了魔女之城。(出示ppt10,播放錄音)
師:宴會廳的邊上有一個小舞臺,舞臺上有什么呀?(大提琴、笛子、琴譜)它們有什么規律呢?這個地方缺了一樣什么東西呢?等會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好。
師:舞臺旁邊有一張餐桌,桌子上放著酒杯和酒瓶,它們之間也有什么規律?這個空著的地方缺了什么等會也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好。
師:我們再來看看那哪些東西需要我們來整理?有魔女照片、酒杯、酒瓶、大提琴。每人一個小盒子、一張宴會廳的。圖片,等會把撕下來的雙面膠放到盤子里。
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反思篇三
非常榮幸參加了由《早期教育》編輯部和《東方娃娃》雜志社組織2013年“幼兒園繪本教育”研討會,來常州進行專場研討活動。上午由三所幼兒園現場展示三個繪本教學,下午是南京專家講座:分別是簡健萍博士的“繪本與幼兒的發展價值”和李慧博士的“繪本在幼兒園運用的方式、方法”。
就上午的三個繪本教學活動談談我的想法:
通過三個教學活動展示,詮釋了繪本教學的3個不同課程模式。挖掘了繪本豐富的內涵,構建多元課型模式。也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對繪本教學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班繪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師選用了游戲型的課程模式,在整個活動中利用了生動地flash課件,并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將繪本知識傳達給幼兒,灰太狼的新娘是誰?給孩子制造了懸念,通過不同的身體部位的觀察從中習得形容詞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后孩子們發現灰太狼的新娘原來還是狼,孩子們興奮不已,給幼兒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暢所欲言,大膽表達。
大班的繪本教學《胡椒生長在哪里》,這是一個科學繪本,教師選用了細讀型的課程模式,教師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征選取了比較接近幼兒生活經驗的5個畫面,通過帶著問題去繪本中尋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書的結構,最后到再現閱讀,加深對書的理解;整個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究欲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在活動中采用了后半部分自主閱讀穿插的方式,教師適時指導,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幼兒表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次活動都是機關幼兒園的孩子參與其中,從孩子情況能反映出孩子們積累的繪本素養及扎實的閱讀功底,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很強,知識面很寬泛,語言表述習慣非常好,可見并非一日之功。
第三個教學內容是大班的繪本《最好的貓,德澤》,這是一個關于親情,關于生命的繪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時候,人與寵物的關系,超乎朋友,近乎親人。對于這樣一個繪本,教師主要選擇了賞讀型的模式,教師以旁白“我”導出故事情節,通過觀察圖片、討論,加上教師語言、教態的感染,幼兒深入其中。故事高潮:貓德澤去世,音樂、圖片的渲染,整個悲傷流淌在每個在場的人的內心,這無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學活動。
這次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繪本教學的創新還需要我們在課堂中不斷摸索,只要孩子喜歡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反思篇四
繪本《勇氣》是我一次偶然看書時發現的,當時我就被書的內容與簡單明了像詩一樣的的語言所感染,看似散淡的敘述、簡單的語言,甚至在幼兒的眼里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深刻的揭示著生活的真諦。想到我們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很多人的關愛,在家他們可以獨霸撐天,可是一見外人,就表現出和在家不一樣的表現,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家長的幫助,因此我就在想我該怎樣讓孩子來認識這本書,這本書會不會幫助我們的 baihuawen.c n孩子有所改變呢?于是我決定以活動的方式來呈現,因此有了這節閱讀活動。
本節活動我以“勇氣”為主核心點,借助書本內容,讓孩子了解“勇氣”的含義,使他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的勇氣,同時也了解不是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有勇氣的。在活動設計時,我將整個活動分為三大環節:第一環節:通過聽來了解生活中平平常常的勇氣;我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觀察封面,孩子們觀察的很細致,將“勇氣”直擊孩子的心里,通過讓孩子回憶前半部分都講到什么勇氣,鍛煉他們的記憶力和觀察力,進而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做事情需要的勇氣。第二環節:通過觀察畫面,發現并感受生活中令人敬畏的勇氣,從而激發孩子對“勇氣”的表現力。第三環節:通過游戲,使孩子了解“勇氣”的重要性與存在。
總體來說,本節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孩子們很積極的參與活動,在活動時表現大方,尤其是在“自我介紹環節”,孩子們能自信的介紹自己的名字,這一點說明孩子們已經對“勇氣”已經有了認識,他們也在學習并接受“勇氣”,贏得了聽課老師的掌聲。在互動時,我和孩子形成了很好的氛圍,在《綱要》和《指南》中要求,需創設寬松的氛圍,使幼兒想說、敢說、大膽說。這節活動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要點,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也是非常的強。
當然教育契機也是很重要的,如一位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美術家。”我很快的給了孩子有效的回應:“希望你有一天可以畫出美好的未來。”在整節活動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有效回應和小結,因為它正是給孩子傳遞價值的最佳時機。在最后孩子說自己的夢想時,孩子說到了很多,如“宇航員、潛水員、老師、音樂家、美術家、去海底找貝殼等等”,我覺得這就說明本節活動是成功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我們的夢想又是不同的,但是在這些夢想實現的道路上又是曲折的。
當然本節活動還有一些不足,如:
1、在機智的回應上還有待提高。如孩子說到:“我想成為“宇航員”,我應該在給孩子有效的回應,如:“那就請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這樣就能激發他們的愿望,并學會保護自己。
2、在播放神州十號升入太空視頻時,我對中國的偉大渲染的不夠。因為我們的孩子很小,他們更應該了解我們的祖國,從而感受到祖國的偉大。
3、在備課時,在有些問題上對孩子回答預想不夠。
通過這樣的活動,我覺得孩子能夠在最后游戲的部分能主動的參與,甚至還有些孩子在玩過一遍后,還說我還要再玩,說明他們是有勇氣的,我希望借此活動,能讓有勇氣的孩子在擁有一些令人崇拜的勇氣,使勇氣欠的孩子能夠擁有勇氣!
繪本閱讀課堂教學反思篇五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口語表達能力主要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它們的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問答句,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增加趣味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通過游戲來學習知識,在游戲中健康成長。所以,課程主要環節是通過模仿動物對話、動物牙印匹配、尋找誰咬了大餅和小餅找主人的游戲,讓小班孩子能在游戲故事情景中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簡短詞語和短句,區分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夠并敢于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強調發生在小豬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1.通過觀察動物的嘴型和大餅上的動物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特點。
2.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用恰當詞匯描述動物嘴型和牙印。難點:敢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1、音樂《小豬睡覺》;
2、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多媒體課件;
3、被咬過的大餅教具;
4、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
5、動物頭飾;
6、有不同動物牙印缺口的小餅。
一、導入部分:教師演唱《小豬睡覺》,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演唱兒歌《小豬睡覺》,活躍氣氛,吸引孩子對小豬的興趣,為講述繪本作鋪
墊
二、講述部分:第一遍故事----邊議邊敘
意圖:閱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一)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個大圓圈,引發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圓形事物。
(二)教師趣味圓圈變大餅,引出大餅的故事。指導語:這個大餅是誰的呢?
指導語:“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1)讓幼兒帶著好奇的心情把注意力引入到活動中。
(2)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師多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3)教師可以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三)聽一聽,講一講:老師帶領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對話,為幼兒創設了敢說、想說、會說的氛圍。并能初步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的特征。
1、教師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
碰到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說了什么?”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帶領孩子扮演小豬角色一起問,學說問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2、幼兒觀察動物牙印并描述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是怎么樣的?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提示:最后屏幕出現一張大嘴圖片,讓幼兒通過動物嘴巴的形狀來聯想相應的牙印形狀(啟發幼兒的逆向思維)
(四)再重回ppt,發問引導小朋友思考,揭曉故事謎底。
指導語:孩子們,那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呢?你們有什么發現呢?你們知道
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了嗎?是誰呢?
提示:(1)教師用提問引發孩子觀察和思考。
(2)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出了答案,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三、游戲部分:趣味游戲活動——小餅找主人。
意圖: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加深和鞏固孩子印象
(一)游戲一:描述小餅教具上的動物牙印
1、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小餅教具,幼兒進行匹配游戲。
提示:請孩子拿著小餅教具,將小餅貼到相匹配的小動物圖片旁邊。
2、幼兒嘗試描述觀察到的牙印特征。
指導語:你為什么覺得xx小動物是這個小餅的主人呢?
提示:引導孩子觀察牙印缺口,通過理解和思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自主游戲:送餅干回小動物家
1、教師示范游戲語句
指導語:等會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小動物咬過的小餅,請你觀察是什么小動物的牙印。
指導語:小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家,也請你們敲敲門去找小動物的家。
指導語: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咚咚咚,你好,請問是小兔(小鳥/鱷魚)嗎?”“小兔,請問這是你的餅干嗎”
提示:教師手拿小餅教具示范,并強調游戲中重點疑問句“請問是……嗎?”
(四)幼兒自主游戲,教師巡視適當引導。
1、教師將不同顏色的動物門放置在教室各個角落,每個孩子放一套小餅教具。
2、讓孩子自由地走動選擇敲不同顏色的動物門進行對話、表述和配對,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
四、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一)請孩子分享自己的表述過程和游戲結果。
(二)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帶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游戲-------給小動物找餅干
意圖:教師進行認知遷移及活動拓展,讓幼兒體驗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牙印的形狀。
提示: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三)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動物嘴型和牙印的形狀,鼓勵孩子敢于表達自己想法。
《誰咬了我的大餅》適合小班孩子,繪本富有童趣,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我重點讓孩子們學習問話的部分,并在課室內布置了故事中的情景,讓孩子直接處在故事情景中與角色進行對話,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可以做到完整表述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牙印特征。
另外,因為本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所以,我還給孩子設計了《小餅找主人》的游戲。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并描述大餅教具上的牙印,進一步讓孩子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孩子們能大膽地講述,并用游戲語進行敲門問候、配對牙印的自主游戲,趣味無窮。
最后,我在故事情景中進行總結,自然地結束了本次活動,達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