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汽車博覽會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一
《蝸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動物單元第二課。本課主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對蝸牛的豐富的直接認識。蝸牛身體的觀察可以使孩子們經歷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猜測、推測能力。觀察蝸牛殼的過程會對孩子們在其它的觀察活動中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方面施加積極的影響。蝸牛吃食物的觀察,又可以使學生在新的層面提出更多問題,發現更多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大膽質疑,指導學生合理的猜測、推測,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于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運用簡單工具觀察的能力和初步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好動性較強,對小動物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能夠及時地質疑,并用猜測、推測等方法進行分析。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為學生提供觀察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觀察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培養學生仔細的觀察、善于思考的科學態度。
2、科學探究:
讓學生經歷按一定順序觀察,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在活動中能夠積極思考、善于提問,并且對他們的發現進行一些猜測、推測。
3、科學知識:
了解蝸牛身體是怎樣的,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按一定順序觀察,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培養學生猜測、推測能力。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會到在觀察活動中提出一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教學準備
1、個人或小組觀察用的蝸牛,盛放蝸牛的容器、放大鏡、記錄用紙和筆。
2、供蝸牛選擇的食物,如切成小塊的黃瓜、蘋果、菜葉、面包或饅頭;某些帶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如洋蔥、大蒜等。
3、具有螺線結構的物體或物體圖片,如海螺殼、盤狀的蚊香、旋渦、牽牛花的纏繞莖、葡萄的攀援莖觸須等。
4、準備幾個開拓新的觀察內容的關于蝸牛殼的問題。
設計理念
整個活動過程以學生觀察為主,給學生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發現過程,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有所收獲。
教學流程
活動和時間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一、引入2-4分鐘
1、談話引入對蝸牛的觀察師:小朋友們,你們誰觀察過蝸牛?能說說蝸牛是什么樣的嗎?
2、提出觀察方法師:你們用放大鏡觀察過蝸牛嗎?
1、引入――了解學生對觀察蝸牛的興趣基礎及學生對蝸牛的了解情況。
2、學生往往對觀察工具的使用感興趣,此時提出用放大鏡觀察可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二、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身體8-10分鐘
1、確定觀察目的和要求(生拿出準備好的蝸牛)師:我們先來觀察蝸牛的身體,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生說)師:用放大鏡依次觀察它的頭部、腹部和尾部,重點觀察頭部,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個人用放大鏡觀察)
1、蝸牛身體的觀察內容相當豐富,明確提出目的、要求,有助于學生觀察活動的展開。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一些猜測、推測,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蝸牛殼的觀察10-12分鐘
1、觀察蝸牛殼的討論師:你觀察過蝸牛殼嗎?蝸牛殼是怎樣的?小組討論一下,蝸牛殼的觀察會有多少觀察內容?(學生匯報)
1、大家容易忽略的蝸牛殼成為觀察對象,對孩子們在其它的觀察活動中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方面會施加積極的影響。
2、通過設問、追問,推動學生思維,在問題中引領學生的觀察活動向著更深入處或更廣闊處拓展。
活動和時間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師:同桌互相觀察一下對方的蝸牛,看你們的蝸牛殼上的螺線的展開方向一樣嗎?兩種展開方向不同的螺線該怎樣描述它呢?師解釋左旋、右旋。師:誰的蝸牛是左旋蝸牛?展示一下。誰的蝸牛是右旋蝸牛?展示一下。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左旋或右旋的現象呢?(生試說)師出示具有螺線結構的照片。(生了解)
四、蝸牛吃食物的觀察10-12分鐘
2、觀察研究蝸牛選擇什么樣的食物師:我們為蝸牛準備了幾種食物:如小塊的黃瓜、面包、蔥等。想知道蝸牛會在這幾種食物中選擇哪一種嗎?(想)用什么方法呢?(生小組研究方法)師:用哪種方法最合理?(生討論最佳方法)師: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觀察,看有什么發現?(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活動)師:你有什么發現?有哪些疑問?(生可能會提出:蝸牛靠什么發現食物?在多遠能發現食物等)師: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今后就要不斷研究。
1、在觀察蝸牛吃食物的過程當中,學生在新的層面上會提出更多問題。
2、讓學生嘗試自己設計觀察活動,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是個鍛煉。在觀察活動中,學生會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能直接導致新的觀察研究和新的觀察研究設計。
五、交流與小結2-3分鐘師:
說一說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蝸牛是怎樣吃食物的?(指生說)師:這節課你還有哪些收獲?通過交流,進一步鞏固本課學習內容。
活動和時間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六、課外延伸2-3分鐘師:
想繼續研究蝸牛嗎?有興趣的同學回家后可飼養蝸牛,在飼養過程中你會發現更多。師結合書中20頁左下的圖,向學生介紹飼養蝸牛的基本要求。讓孩子們在科學觀察活動中產生濃烈的興趣,并且延伸到課外,自主地繼續自己的探究活動。根據學生興趣,不要求每個學生都飼養蝸牛。
教學反思
汽車博覽會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二
新湘美版小學三年級美術下冊教案:可愛的汽車
教學目標:
2、嘗試與運用剪貼畫的形式進行小汽車的藝術表現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繪畫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剪、拼、貼的形式表現汽車造型
難點:啟發聯想和想象的過程,逐步豐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彩色卡紙、安全剪刀
教師:課件、道具、汽車模型
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揭題
師生問好。《汽車總動員》動畫引入
師:瞧,我們的新朋友--小汽車出場了!(音效)
師:這是我們的新朋友--小汽車,怎么樣啊?(生:真漂亮)
師:讓我們真誠地夸夸這位新朋友吧!(手指黑板課題)生齊讀課題。
揭題:小汽車真漂亮
二、認知、感受
1、【生齊讀課題時師點擊課件出示圖片】
生1:小汽車的樣子漂亮!
師:(說得準確)對,樣子其實就是它的造型。【板書造型】
生2:小汽車的顏色很漂亮!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仔細!【板書顏色】師:這么漂亮的小汽車,老師也想自己擁有一輛!誰愿意來幫老師介紹一下你們喜歡或者熟悉的汽車。
{大膽一點,你是最棒的}
(師提示)可以從車的外形和功能來說一說。
學生介紹多種功能的汽車。
{這位同學介紹了汽車的許多功能,謝謝你,你說得很清楚、很完整}
{哇。你說得真好,老師都有點心動了}
師:欣賞完這些老式汽車,能跟老師說說你們都有什么想法嗎?
【預設】
生1:我覺得這些汽車也很漂亮,但是造型比較單調。
師:這位同學總結得很準確呢!
生2:我覺得以前的汽車功能比較少,速度也比較慢。
師生交流,
教師總結(當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汽車將會擁有更多的功能、更多的造型)
三、動手設計
師:那我們今天我們也來動手試一試,用剪貼畫的形式設計表現出漂亮的小汽車,好么?
欣賞(汽車模型)學生觀察、交流表現方法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做?
(模型展示)引導學生用幾何形狀表現小汽車的外形
(投影儀)師演示剪-拼-貼過程(注重對細節的描繪并簡單演示車輪、車燈、車身及裝飾的畫法)
師: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開始蠢蠢欲動了,別著急……
師提出作業要求
學生分組練習
四、展示評價
(立交橋)展示作品
1、(學生)師:老師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你設計的小汽車?
學生分組展示(自評、互評)
教師點評(適時評價、獎勵)
{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幾幅畫多看幾遍,然后把你的看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你現在可以比較準確地評價別人的作品了,恭喜你,你又有進步了}
2、認識交通標志(展示板顯示)
師:看,同學們設計的汽車多漂亮呀,你們愿意駕駛著自己設計的小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么?
看,小汽車動起來了……(音效)
3、童謠(我是汽車小司機)
小汽車,嘀嘀嘀,今天我做小司機。
小朋友,快上車,上車下車不要擠。
老爺爺,別著急,有個空位留給你。
車開了,快坐好,下車也要講秩序。
總結、下課:
看了同學們設計的小汽車,老師很感動,希望大家都能從生活中找到繪畫創作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樂于表現生活。
汽車博覽會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三
教學反思:通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通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通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并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只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為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為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沖擊后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了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么多的詞匯: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于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著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汽車博覽會教學反思與總結篇四
1.學習看圖剪紙,能沿線剪出公共汽車和大卡車,并為汽車進行裝飾。
2.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外形的汽車。
3.能將紙屑放到指定的地方,養成整潔有序的好習慣。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1.大小、顏色不同的稍厚正方形紙、蠟筆、剪刀和厚紙剪的小圓形、汽車輪廓卡2張、膠水、雙面膠。
2.公共汽車、大卡車剪紙范例及制作汽車的步驟圖。
1.聯系已有經驗,引導幼兒交流認識的公共汽車和大卡車。
請幼兒說說公共汽車和大卡車的外形特征及用途。如公共汽車的車身像長方形,大卡車的車頭像梯形,車身是長方形等。
2.引導幼兒探索,學習看圖剪紙。
(1)教師將幼兒分成四組,為每組幼兒提供范例和制作汽車的`步驟圖,請幼兒觀察學習。
(2)指導幼兒學習看圖剪客車圖形。在教師啟發下邊看圖邊操作:將紙對折,剪去雙角,制成客車車身。
(3)指導幼兒學習看圖剪卡車圖形。在教師啟發下邊看圖邊操作:將紙對折,剪去一角,再在三分之一處剪一刀,然后將后面的三分之一部分向里折疊,制成卡車車身。
(4)指導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并提醒幼兒將紙屑放到指定的地方。
3.啟發幼兒為汽車進行裝飾。用蠟筆加畫車門、車窗,貼上車輪。用喜歡的顏色為車身涂色,涂色要均勻。
4.激發能力強的幼兒剪貼小轎車等其他造型的汽車。
(1)請幼兒交流還見過什么汽車?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剪貼小轎車等其他造型的汽車。
5.將幼兒的剪紙作品布置成汽車展。
(1)請幼兒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說說這些作品好在哪里。
(2)鼓勵創造性強的幼兒,將制作的不同造型汽車的方法介紹給其他幼兒。
6.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美工區里繼續設計剪貼不同造型的汽車。
(2)將作品放到用積木區搭好的“馬路上”玩“汽車開來了”的游戲。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汽車博覽會教學反思與總結篇五
王雪
20xx年12月16日
?畫汽車》教學反思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節課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對汽車的回憶、觀察,大膽的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造型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整體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學生由興趣出發到回憶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運用這些特征表現自己的創造性想法。
我考慮到一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創設了以卡通形象汽車小子為主線的教學情境,和汽車小子一起旅行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課堂伊始,我設計了讓學生聽音辨車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聽覺能力,引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學生探究學習的氣氛。同學們積極踴躍的猜著汽車的名字,看到自己猜對,歡呼聲此起彼伏,這樣學生很容易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在概括汽車特征這一重要環節中,學生在合作探究氣氛中討論不同汽車的共同之處。教師主持學生交流時,多鼓勵學生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及時引導學生對汽車特征的概括。教師的適時演示使學生對汽車特征的總結變的更直觀,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汽車特征也變的更明確。為了激起學生創新的意識,我讓學生欣賞設計師設計的未來汽車、同齡小朋友的作品,特別是教師創作的海陸空多功能汽車,更讓學生大開眼界,興奮不已,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
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足,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如課堂隨
機的一些評價,應該更有實效性,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點撥的還不夠到位。從學生創作的作品來看,學生獨特創意的作品比較多,但表述能力比較弱,老師應給予更多的耐心,以便于他們的審美創作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