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襪子教案反思篇一
本節課在設計上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特點,并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將原有的第三關“神奇的9”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進行調換。使學生在學會了第一關“奇妙的寶塔”的學習方法后,在“神奇的9”這關中能運用剛才學過的方法自行探索,發現這些算式背后的規律,逐步體會到探索的的樂趣。
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色:
1、設置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計學生熟悉并喜歡的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從而找出它們的規律。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讓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自主發現,提出自己的見解,再由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在每個環節里始終貫穿“觀察——發現——討論——再發現”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觀察、發現的過程中,不斷說出自己的看法,不斷的進行小組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襪子教案反思篇二
教師板書課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同學們提出了一下問題:
1.誰的發現?
2.在哪里發現的?
3.發現了什么?
4.怎么樣發現的?
二、解決疑問
1.結合問題進行朗讀。
2.感悟詞語方法多樣。
3.找到答案了。
“著名,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注重因果關系復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復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說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系句子之間的相互關系,用文本的內容來說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里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翅膀
刮大風
結果
沒有
大的
小的
用因為……所以……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說說。
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蟲,因為能頂住大風,所以也生存了下來。
翅膀小的昆蟲,因為頂不住大風,所以就被風吹到海里,就逐漸消失了。
感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孩子們去解答是老師們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襪子教案反思篇三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生已經學會應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便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這部分內容也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是學生在面臨各種困難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能夠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利用計算器進行數學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發現數學規律的意識。
3、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與質疑,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課的重點: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教學難點: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
反思如下:
將整個教學環節設計成闖關活動,讓學生在闖關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觀察算式的特點,從而找出它們的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當學生面對四個算式:1×1= 11×11= 111×111= 1111×1111= 學生認為數位多的要用計算器算,數位少的可以口算。
教師適時提出質疑:是不是所有復雜的算式都能用計算器來解決呢?把學生帶入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中,認真思考:111111111×111111111=?學生獨立解決,結果答案不一樣,教師再次提出質疑,為什么不一樣呢?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猜測。
然后再猜一猜111111111×111111111=?全班交流,找規律,解決問題,最后進行驗證。整個過程,讓學生大膽的質疑、猜測、發現規律,驗證。
在教學“奇妙的寶塔”環節,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算式——比較算式——找出算式特點——發現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在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習方法。并滲透了“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第一關主要是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第二關,放手讓學生探究,懂得學以致用。
在第三關“奇怪的142857”中,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142857到底奇怪在哪里?從而全班交流。進而通過觀察142857乘7、乘8……,并比較,發現142857乘7、乘8……并不存在這樣的規律了,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900987654321,讓學生體會有些數學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局限性。
總之,本節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引導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規律的探索活動,不僅讓學生發現了算式背后的規律,更讓學生學會找規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教師的教學投入不夠,教師的教學狀態不夠活躍。
2、課堂中教學環節過渡還不是很自然,數學語言缺乏準確性和嚴謹性。
3、不能很好,靈活地處理課堂問題。沒有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在第二關的教學探索中,不夠放手。
襪子教案反思篇四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探索與發現(一)》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生已經學會應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便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部分內容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是學生在面臨個中困難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并能應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本課的《有趣的算式》要求學生能夠探索、發現出一些算式的規律,能應用規律解題,能夠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引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規律的探索活動,以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本課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使學生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靈活性。教學重點: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教學難點: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
通過反思,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色: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計學生熟悉并喜歡的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將整個教學環節設計成有趣的闖關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闖關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找出它們的規律。
“觀察分析、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之前,學生已經自主預習了本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較大的空間,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難點。并采用引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較好地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規律的探索活動,以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本課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關“奇妙的寶塔”中應更多的讓學生討論并交流算式和得數之間的聯系,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以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2、語言應更加具有兒童化。教學的整個環節是設置在一個闖關游戲當中。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更加具有兒童化才能激起學生更多的興趣。
3、時間把握不夠好,前面用時太多,在第四關中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太少。
此外,還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逐一進行改正,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學生課前的預習為課堂添色不少,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問題積極進入探究狀態,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另外學生對用計算器探索規律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特別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發現了算式背后的秘密和規律后,他們非常興奮和開心,就像吃了蜜糖一樣,那種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非常強。不過在此過程中,也需要老師不斷的激發孩子探索的欲望和提醒孩子認真地探索態度,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探討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能發現規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嘗到探索的甜頭,產生探索的興趣。
襪子教案反思篇五
喜愛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中班幼兒。此活動充滿童趣,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將音樂、游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
1、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習慣
2、學習動物叫的聲音及動作,及模仿能力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ppt、動物叫聲、圖片
一、音樂律動
二、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你家里有哪些動物?
2、那你喜歡什么小動物,你會學它的叫聲嗎?
三、眨一眨,我的眼睛亮亮的
1、逐一播放小動物的圖片及聲音
(狗、貓、牛、羊、雞、鴨、青蛙、豬)
3、你聽到有哪些動物的叫聲?
四、猜一猜,看一看
1、小動物的叫聲可真好聽,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它們的叫聲吧!
2、你喜歡什么動物呢?請你學學它的叫聲?幼兒學小動物的叫聲,教師出示圖片。
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學會了動物的叫聲,回家與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附兒歌:《有趣的叫聲》
我是小牛,我就這樣叫,哞---,哞---,
我是小貓,我就這樣叫,喵-,喵-,
我是小鴨,我就這樣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雞,我就這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這是一節以孩子們多變的嗓音為探究材料的科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了以下兩個特點:
一、探究過程快樂。
1、快樂的游戲情境。
以幕后打招呼的游戲導入活動,先引導幼兒感知聲音的粗細,進而探究聲音的其他簡單變化,再到技術加藝術化的口技嘗試,讓幼兒始終保持著較高的興趣。
2、快樂的交流表演。
教師沒有泛泛地講解聲音有多少種變化,而是鼓勵幼兒自由地交流一句話來體現他們探究的聲音變化的過程:聲音變粗變細、變快變慢、變高變低亦或是情緒的變化;特別是在模仿口技表演環節,幼兒很主動地要求表演,技能上無可厚非是欠缺的,但表演的范兒還是十足的,儼然就是一個個小小的口技演員,紛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二、經驗提升無痕。
1、無痕解決重難點
幼兒如何能合理有序地將自己探究的聲音變化的方式盡數來交流與表現呢,為了解決這一重難點,我設計了記錄表,嘗試讓幼兒自己做記錄,這樣便于記錄者交流,也便于教師了解幼兒的思考過程,同時也能讓其他幼兒參與其中來提出問題;幼兒是否能運用各種方式來變化聲音呢,我設計了看標記演唱《小兔乖乖》的歌曲,演唱有三遍,這三遍體現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此類方法的運用,使難點易化,有利于幼兒主動建構提升經驗。
2、無痕提升再拓展
科學集體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于是我精心準備了一組口技大師表演的聲音與視頻《邊防哨所的一夜》,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為幼兒今后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