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水和洞教案篇一
觀察時間:15:30——15:45
觀察對象:xx、xx
觀察目的:觀察兩位幼兒如何合作將紙筒壘高。
觀察實錄:
湛藍色的天空上飄著潔白的云朵,操場上是孩子們歡樂的身影。戶外活動時間到了,今日他們選擇的是紙筒。xx和xx兩個孩子拿到了幾個紙筒開始玩,xx負責扶住紙筒,xx負責往上疊加紙筒,不時有別的孩子來把紙筒推倒,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并不時為他們的成功歡呼雀躍。
兩個孩子繼續疊加紙筒,細心翼翼的,紙筒倒下后,他們又很默契的繼續配合,在放的過程中,xx沒有將紙筒全部對齊,紙筒搖搖晃晃的,細心的xx發現后,及時的將紙筒一個一個的對齊。
活動結束后,大部分的孩子已經進教室去休息、喝水了,操場上還剩下xx、xx、周昀棪、姜莉馨等幾個小朋友齊心協力將紙筒一一的“送回家”。
行為分析:
在今日的戶外游戲中,xx和xx兩位小朋友對紙筒疊高異常的感興趣,從游戲開始到結束,兩個孩子一向在玩疊紙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如何將紙筒壘高的呢?孩子采用了一個一個站立疊加的方式,在不斷的嘗試中、被別人推倒后,孩子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紙筒,直至成功!在經過反復的疊加過程中,他們已經掌握了壘高紙筒的技能。
支持策略:
1.針對孩子今日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性的表揚,例如:xx和xx是兩個人合作完成壘高游戲,以此帶動更多孩子專注玩游戲。
2.小班的孩子樂于玩疊高游戲,可是只是局限小的積木,對于大型的材料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玩得花樣也比較的單一,并且很多孩子也不能做到像xx一樣專注,會出現用紙筒打鬧,針對小班的孩子,不能完全的開放,教師還是有必要介入指導或提出玩得目的和規則。
3.在建構區投放紙筒材料,讓孩子進一步探索紙筒的各種玩法。
大班科學水和洞教案篇二
大班觀察記錄: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午睡時間又到了,這天我把想想對床的涵涵調到了別的床位上,并對他們都進行了教育,承諾到“這天老師會一向在旁邊陪著你們睡覺,如果你們能安靜閉眼睡覺,那么待會都有一顆五角星。”想想努力的點點頭。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睜著東張西望,我走過去,請他輕輕的閉上眼睛。他閉了一會,不自覺地睜開眼睛瞄瞄我,發現我正在看著他,他就立刻閉起眼睛,又過了一會,他的眼睛又睜開來,看到我又趕緊閉起來了。就這樣閉閉睜睜了幾個回合,他總算睡著了。午睡活動結束后,我就他這天的午睡表現表揚了他,并發了五角星,他也個性地自豪開心,表示在老師的陪伴下會繼續這樣持續下去,逐漸自覺地養成午睡的好習慣。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時,總是翻來覆去,有時還會和對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劃腳,影響午睡秩序。當老師走過去時,他就表現的老實一點,老師一離開,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動來動去,直到午睡活動結束。
指導策略:
1、觀察想想午睡習慣不好的現象,將一些客觀因素(與對床幼兒相互影響)進行調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邊環境更利于其安靜的午睡。
2、鑒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師就比較乖的現象,這次,我就重點陪伴在他旁邊,督促他睡覺,讓他無機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這樣做以后,他會養成獨自安靜入睡的習慣。
3、利用承諾獎勵的教育方式,激勵他進步。因為大班幼兒還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幾個五角星,他們同伴之間也會比較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班科學水和洞教案篇三
一天上午我上完美工課之后,清理彩筆的時候發現有一盒里少了兩支,于是我就舉起盒子問:“小朋友們,這盒里面少了兩支彩筆,小朋友們找一下,看看地上有沒有?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去找,結果異口同聲地說:“沒有。”這就怪了,剛用過就怎么就不見了呢?’我很納悶。然后我叫小朋友們摸摸口袋,看在不在自己的口袋里,小朋友們還是說沒有。這時黃思彤小朋友大聲喊:“老師,在吳楓荷包(口袋)里。”我看著吳楓,吳楓連忙說:“不在。”他很委屈地看著我。為了證實,我還是得親自去看一下,果然在他口袋里,這是第一次,我沒有批評他。
1.孩子還小,自控能力差,看到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東西會忍不隹拿來看看,玩玩,無意識的就揣進了自己的口袋,這樣就成了一種習慣。
2.三歲左右的孩子分不清物主所屬關系,認為自己喜歡的.就可以拿;他認為學校跟家里一樣,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拿。
3.吳楓家里有一個姐姐,在家人的傳統觀念中,比較重男輕女,或者都偏愛小的,大人處處以小為中心,導致吳楓在家或是學校處處以自我為中以,他以為學校和家里一樣,只要自己喜歡,別人都讓著他,導致他有這種行為。
4.學校里的東西恰恰是他家里所沒有的,他有強烈的占有欲望,希望可以帶回家玩。
1.單獨和他溝通交流,了解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并告訴他這是幼兒園里的東西,不能帶回家。
2.如果孩子一時改不了這個習慣,就給他時間慢慢地改變,可以用一種方式對他說:”如果你喜歡,你今天帶回去玩,但你明天必須帶回學校還給老師,這樣讓他有個緩沖的心情和想法。
3.單獨與家長溝通,用委婉的語言提示家長,比如說:吳楓好喜歡幼兒園里的xx東西,他玩過之后想帶回家玩,但我怕影響了孩子的習慣,就沒讓他拿。家長聽了自然會明白,也會配合教育好孩子。
4.當他還回東西之后,在集體幼兒面前加以表揚,讓他懂得怎么樣做才是對的;在學校多表揚那些行為優秀的孩子,鼓勵吳楓也向他們學習。
經過家園共育,吳楓確實改掉了這個不好的習慣,他不再拿別人的東西或學校的東西了,當他撿到東西時也會主動交給老師,說:“老師,那不是我的。”吳楓這種改變值得表揚,我也很高興。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大班科學水和洞教案篇四
繪畫的內容是我的老師,而郭雅萱畫的我的老師也是很特別的,有6個圈和4條線組成的,顏色也很統一,全是紅色,畫完就拿給我看了。
在上述觀察中,這個孩子通過數次穿上數次又掉下來,耐性還行,但不會找珠子掉下來的原因。教師看到后指導,珠子為什么會一次一次的掉下來,別人的珠子有沒有掉下來,你也想個辦法,阻止珠子掉下來。 在幼兒的眼里,頭腦中,有頭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個完整的人的形體了,孩子涂成紅色也是因為我當天穿了一件紅衣服。 教師及時指導幼兒豐富人物肢體,學會給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幼兒的繪畫技巧和經驗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老師應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同樣類型的繪畫作品。
大班科學水和洞教案篇五
觀察背景:
李xx,5歲,是一個好動的孩子,小手指靈活性較差。不喜歡剪紙,每次的剪紙作品都是幾個不規則圖形,且以圓形或多邊形為主。在區域活動中,他從來沒有選擇過到剪紙角去剪紙。
觀察記錄:
早飯后,小朋友紛紛來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活動。只見李梓浩起初來到玩具區想玩玩具,可是這次他來玩了,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他在玩具區四周轉了一圈,又來到圖書區、益智區、美工區……各個區的位置都被小朋友們“占領”了,這可怎么辦呢?只有剪紙角還有空位。他看到了,但卻在遠處矗立著,一動也不動,眉頭一縱,嘴巴撅得老高。我走上前去,問明原因,并建議他下次再去。李xx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在了那里。按照老師的要求,幼兒開始自愿剪紙了。梓浩拿起剪刀在一張紙的邊緣剪下了一個線條不光滑的圓形,舉起來對我說:“老師,我剪完了。”“你剪的是什么呀?”“不知道。”孩子邊說邊低下了頭。我說:“你有自己的名字,你也給他起個名字吧!”“我的名字是我媽媽起的,我不會起名。”“你會起,沒關系,說出來,你叫他什么都可以。”孩子拿著作品,想了一會兒,看著我說:“是橘子。”“你真棒,你剪的這個橘子多好看呀!接著剪吧!”孩子聽了我的話,再也不忸怩了,迅速拿起了第二張紙……活動區結束時,他還向我炫耀他剪的蘋果呢!
觀察分析:
孩子的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他所在的生活環境熏陶,父母與老師的'引導。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成功感,必定有了自信,興趣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從此,我不再硬性規定讓幼兒去剪紙,而是抓住一些良機,引導幼兒,讓他們在剪紙過程中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剪紙的樂趣,對剪紙也充滿了自信。漸漸地,孩子便會在剪紙方面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
反思:
1、關注個別幼兒。剪紙活動不適合開展集體活動。因此,老師在進行小組剪紙活動中,能夠很好的去關注個別幼兒,讓他們樹立自信,獲得成功的快樂與滿足。思維的引領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的。一名幼兒的進步,便是老師此次活動的成功。下次活動再來指導另一名幼兒,不要急于求成。
2、老師要做一名旁觀者。在進行剪紙活動的過程中,當幼兒出現困惑時,老師不要急于告訴孩子的解決方法,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動中來,與孩子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答案。這樣的過程,孩子樂于參加。他們不僅從中獲得了自信,同時在口語表達、觀察力、想象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培養。
3、好作品的引領。幼兒在剪紙過程中,都有一幅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老師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及時的將他們的這類作品在班上展出。這不僅對幼兒本人是一種激勵作用;對其他幼兒來說,也是互相學習的機會;同時,對老師來說,可以將這些作品歸納整理,以便開展下一次剪紙活動,確立恰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