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篇一
剛接觸二年級的課文,我真有點束手無策,教學這么多年,一直停留在中高段教學,面對新的文本,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生,讓我進入新的角色。低段老師不斷指導我,低段教學重字詞,重朗讀,理解文本。教學的第一篇課文是《沉香救母(一)》,我反復研讀教材,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神話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課前預習我問孩子們有沒有看過動畫片《寶蓮燈》,班上絕大多數都回答看過,很喜歡,還記憶猶新呢。因此對故事情節很熟悉,所以我想在課上不必再多加講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我抓關鍵詞語來幫助學生從表及里地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沉香為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
在教學課文第一部分沉香立志救母時,我抓住“再三、含著眼淚、恨不得、馬上”等關鍵詞來引導學生體會藏在父親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難過又氣憤的心情。并通過表演小沉香“默默地攥緊了拳頭”來感悟沉香救母決心的堅定。在此基礎上加以指導朗讀,學生讀出了沉香的心聲。
在學習沉香拜師學藝這段時,我抓住“寒冬臘月、盛夏酷暑、起早貪黑、腰酸背疼”等詞語,再出示填空展開說話訓練:寒冬臘月,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沉香();盛夏酷暑,烈日當空,把大地都要烤焦了,沉香();清晨,天剛蒙蒙亮,沉香();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沉香()。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著,而且內容豐富精彩。特別是石欽同學,一邊回答一邊做著肢體動作,完全陶醉在沉香這一角色中,最后,我再采訪沉香(石欽):天寒地凍,沉香,難道你不怕冷嗎?烈日炎炎,沉香,難道你不怕熱嗎?這么晚了,你還在習武練功,沉香,你難道不累嗎?石欽一一作著回答,慷慨激昂。通過這些說話和采訪,讓全班學生都在想象沉香練武的情景,從而將語言轉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再通過朗讀體會沉香為了解救母親,不怕吃苦、頑強學藝的可貴品格。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做到了抓住關鍵詞句,立足語言訓練,巧妙的創設情景,引導想象、角色扮演,從而促使學生進入文本,感悟品讀,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都參與其中。
二年級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篇二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我說:當沉香站在華山腳下,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媽媽了,心情如何?會想些什么?接著,教學完全文,我又讓孩子們想象: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母子倆會說些什么?這個說話訓練,我用了比較多的時間,孩子們的想象能力真是豐富,他們說的頭頭是道。如: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后,媽媽撫摸著沉香的頭說:“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你的身體好嗎?你過得好不好呀?”沉香激動地說:“媽媽,我好想你啊!現在我終于見到你了,我心里好開心。媽媽,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好媽媽,咱們現在一起回家,以后我們要天天在一起!”這段訓練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能知人間冷暖了。
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表現在課堂評價方面,深感教師的評價多,學生互評自評少。評價形式單一,特別是在綜合性學習評價中,我不夠重視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在以后的評價中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對這兩個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這樣才使課堂評價更有價值。
此次嘗試課后,更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滲透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方式和創新精神,使語文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過程。
二年級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篇三
孩子們延續濃厚的閱讀興趣和信心,又在此基礎上提高層次,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既然孩子們都看過,那么我就在初讀課文之后,進行了復述課文的訓練。學生愛把復述變成背誦課文,于是,我先讓孩子們概括出小標題。比如,我在讓學生通讀課文之后,找出哪個段落寫了“沉香大戰二郎神”,接下來以此為中點,讓學生自己順藤摸瓜,往前導,往后尋,逐漸概括出了“從未見母——了解真相——決心救母——拜師學藝——一路艱辛——戰敗二郎神——救出母親”的小標題,學生徇著小標題的提示,用自己的話來復述了故事的大致情節,以此達到了語言訓練的目的。也因為學生對故事比較熟悉,因此原本看起來很難的概括小標題訓練和復述的訓練在不知不覺中迎韌而解。
其次,我利用插圖引導孩子認識沉香,讓孩子說說沉香的樣子,易于調動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使教學富有趣味,做到“課伊始,趣亦生。”同時,課文彩圖是文本主旨的形象直觀地再現。如沉香“緊握拳頭”、“緊蹙雙眉”是沉香立志救母的外現。觀察人物動作、表情,有利于孩子在第一時間感悟文本主人公的內心情感,為品讀內化做好準備。同時,質疑“為什么緊握拳頭、緊蹙雙眉”,也是與文本對話的難點所在,有利于幫助孩子讀時直撲難點。
第三,在學習到課文《沉香救母2》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為文眼,讓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為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長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饑挨餓,餐風飲露。”“沉香不在乎腳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危險。”以“他到底在乎的是什么?”為另一個升華點,引導學生談“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對愛母,母愛,執著的理解,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
二年級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篇四
“他救母心切,便拜別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師:你們覺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著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馬上就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心里很著急,有點等不及了。
生:就是什么都不顧了,誰也攔不住……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老師扮演師傅,學生扮演沉香。)
生:師傅呀!徒兒要去華山救母親,特來向您告別。(學生單膝跪倒,雙手作抱拳狀。)
師:(扶起學生)徒兒呀,此去華山路途遙遠,你一個人不怕嗎?
生:徒兒不怕!
師:路上很可能遇上猛獸、山賊……為師不放心呀!
生:(面露難色,答不上來。)
師:誰來幫幫他?(馬上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師傅,徒兒跟您練了一身本領,我不怕猛獸、山賊。
生:師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去救我的母親。
師:徒兒呀,你年紀還小,而那二郎神本領高強,為師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親,甚至連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還是再等幾年吧!
生:不!師傅,想到母親還壓在華山底下,我不能等。
師:一刻也不能等?
生:對,一刻也不能等!
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模擬的近似真實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沉香的語言、神態、心情,從而,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二年級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篇五
一節課結束,我想了很多,由于是公開課,我沒有了平時的隨意和隨興發揮,學生也由于我課前的思想教育而有所約束,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東西,我認真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教學。
課前我 針對 學習 目標,我首先確定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以及教學時主要的段落,教學的重點是:緊扣文中關鍵詞句、展開想象,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緊扣文中關鍵詞句、展開想象,深入品味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愛”。創設情境,圍繞“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想像說話。
1、抓關鍵字詞體會沉香救母的急切心情。如第一自然段的“救母心切”,并且積累相關心情急切的詞語。
2、通過句子比較,凸顯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如:“一個個”、“一道道”與“一個”、“一道”的比較。并且出示了一組句子,進行填空。
3、創設情境,進行心靈對話,與人物產生共鳴。如:與沉香的心靈對話,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是什么,深入體會“一點也不在乎”。
4、抓住留白,想像說話,如: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這時他們會說些什么??體會沉香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5、結合本單元“親情篇”的主題,拓展圍繞母愛的小文章和名言,讓文本得以延伸。
雖然我做了不少努力,但 仍有 許多 遺憾: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挖掘沒有完全呈現,留白想象的句子由于 設計時有點難度, 學生答不上來,我越主代庖說了 ,也許按照文中的句式進行延伸練習,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母子相見情景,沒有充分展現,我想還是我的引導有所欠缺。
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但我 會一直 努力向更高地境界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