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染紙美術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染紙”就是將吸水紙用折疊、絞夾、孔卷、搓、捏皺等方法進行加工,并通過點、漬、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紋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工具簡單,操作方便,色彩鮮艷,紋樣千變萬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給學生創設表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條件。
2.了解染紙特點,初步掌握點染方法。
3.學會不同的折疊方法,掌握單色和多色染制方法,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作業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點染時膽子要大,心要細,每染完一張,要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3.折紙、剪紙可以自己設計花樣。
教學重點:
不同的折疊方法和染制方法。
教學難點:
多色染制與空白處理。
教學準備:
扎染的圍巾、生宣紙、彩色墨水、各種染紙作品、錄音機、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秩序,安排好學習用具。
二、引題激情:
師:你們熟悉哪些扎染產品?
生:衣服、圍巾等。(教師拿出扎染圍巾讓學生看)
師:扎染的運用很廣泛,除了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還有背包、領帶、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從身邊生活用品入手,引出新課,既接近兒童生活,又親切自然,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師:扎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手工印染工藝。最初人們不小心將紙的一部分弄上了顏色,開始很懊惱,后來發現被染的紙很好看,便開始了多種多樣的染紙方法的試驗,在試驗中,人們發明了扎染。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和扎染很相像的圖案表現——美麗的染紙。
三、講授新知:
板書:美麗的染紙
師:(打開范作品讓大家看),這些染紙圖案紋樣復雜、色彩亮麗、圖案優美,但制作起來非常簡單,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點,就很容易染出來。
老師出示幾十幅風格各異,色彩絢麗的染紙作品,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美的享受,極大地調動了兒童的學習興趣。
1.觀察認識:
教師:拿出一張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紙,打開來,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形狀,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對折、三次折、對角折),出示折紙方法示意圖。
師:為了染出的圖形均勻,用一只大鐵夾夾緊,再用手擠,捏擠的作用是節省顏料,并能染得透。老師把三角形的每個角分別浸入顏色之中,這叫浸染法。用毛筆點上去,叫做點染法。在染過色的地方蘸上水,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紙吸去多余的顏色,叫沖染法。還有一種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顏色,叫濃破淡法。每張紙注意留出部分細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畫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疊方法和幾種染制方法這一重點,在后面的練習中將突破“留白”這一難點)
2.嘗試理解:
師:請同學拿出一張紙,剛才老師是怎樣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對折,三次折、對角折。
師:對。現在我們折的這種米字格是染紙中最常見的.一種折疊方式,另外還有田字格、輻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紙法、卷云法等,大家還可以動腦筋想出其他的折法。
在學生折紙的過程中,發揮其創造力,進一步調動學生求異創新的主動性。
在學習染紙之前,教師帶領學生回憶其過程和染法,同時板書:折、夾、擠、染、展開。染法:沖染、浸染、濃破淡。
在學生折紙時,提醒學生注意夾子的角度、位置、面積的大小、色調的深淺及留出空白的地方。同時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此曲典雅大方,有一種古典美,聽來給人一種協調和諧的感覺。
3.自我評價:
師:展示優秀作業12幅。剛才同學們染的第一張作業很不錯,就像江南一帶的藍印花布一樣漂亮。我們應該在染的過程中膽大心細,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4.想象創造:
我們還可以在同一張作品中染上幾種顏色,使畫面更加絢麗多彩,在染過單色之后,再學習多色染法,這樣的過渡學生易于接受,難度也降低了。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人人都全身貫注、十分認真和努力,作業打開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開便非常興奮和激動。
5.深入研究:
師:同學們,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它們還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先剪紙再染。
師:對,只要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就會制做出更加獨具特色的作品來。這些都是老師利用染紙作業加工的工藝品。
各種形式的風景畫、蝴蝶畫、花瓶等裝飾畫若干幅。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使單一的染紙變得非常豐富。
四、小結:
1.總結本課內容要點。
2.老師為作業優秀的同學發獎--獎品是用染紙作業制成的書簽。
發獎不只是為獎而發獎,它是染紙這一課的延伸和繼續,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去探索染紙的奧秘。
板書設計:美術的染紙
制作過程:折、夾、擠、染、展開。
種染法:浸染、點染、沖染、濃破淡。
染紙美術教案篇二
一、藝術活動與美術活動中讓幼兒認知與體驗
扎染這個活動對于大班小朋友來講,獨立完成是有些難度的,所以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以親子的方式完成。結合我們每次在森林日看到的秋天美景,將把這一課的色彩帶入秋天。此活動旨在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扎染工藝,感受扎染的樂趣和圖案外觀帶來的驚喜。
美術活動《有趣的染紙》,旨在激發幼兒創作的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創作,首先,我們出示一些作品讓幼兒進行欣賞與探討,并給出一些問題:你們看到了什么?這些圖案像什么?等一系列的啟發性問題。讓孩子感受和欣賞染色紙的魅力,激發孩子對染色紙的興趣。接著我們出示一系列的工具向幼兒展示使用方法,并教會幼兒使用這些工具。按照步驟進行染色。首先,折疊紙張,將要染色的部分浸泡在顏料中,然后感受氣泡長度與染色區域大小之間的關系;染色面積大,在顏料中花費的時間長,染色時間短;然后我們慢慢打開紙張,將它平放在舊報紙上晾干。
二、從日常生活中提取操作材料
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紙巾也可以作為低結構材料,進行實踐。作為自然材料的一種,較貼切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孩子們有話語權,孩子們對事物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首先讓孩子們理解一些制作紙張的簡單想法和方法;然后調動幼兒通過觀察和做事來表達他們所看到和思考的東西的積極性,并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欲望;最后開展一步步的實踐。簡單的事物有無限的創造價值,創造也是孩子的本性。因此通過此次動手創作的過程,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創造能力,也能發現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使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主要目標如下:
三、在美工區開展染紙實踐活動
當幼兒自主選擇來到美工區,教師通過圖譜、加視頻示范講解單色染紙方法,從而使幼兒掌握用不同折疊方法制作染色紙的知識;組織幼兒欣賞和比較,感知平行折疊,輻射折疊,米折疊和皺紋紙折疊,以享受不同折疊方法染色的作品;激發鼓勵幼兒進行嘗試新式折法。
染紙美術教案篇三
《有趣的染紙》活動是一節手工制作活動,是利用吸水性較好的宣紙折疊后再蘸上顏料,然后滲透形成圖案。同時以游戲的口吻來調動幼兒學習的欲望,開始我請幼兒動手操作來發現白紙和宣紙的不同并復習幾種折法,在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染紙活動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紙的角或邊變成了嘴,像喝飲料一樣把有顏色的水吸在紙上,要求每張嘴喝的水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講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時都能較好地掌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在最后展開時,可能是幼兒有些過于著急導致作品被扯壞。但是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對染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信心。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意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
《美麗的染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染紙美術教案篇四
我在上這一課時,首先讓同學們欣賞幾幅美麗的染紙作品。我給他們幾分鐘的時間,討論這些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同學們看后都很驚奇,猜不出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這一下子把同學們的熱情都調動起來了。為了讓同學們都能明白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我告訴他們這課的藝術表現方式是染出來的,而不是畫出來的,也不是剪出來的。學生相對來說很感興趣,由此學生認識到美就在我們手中,普通的材料憑借我們的想象和靈巧的手,就能變成如此精美的作品,鼓勵學生用雙手來美化生活,妝扮世界。
為了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欲望,在教學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多種教學情境,在探究中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看一看——導出扎染
開始的時候,以一條扎染的圍巾導入,介紹扎染的起源及相關的知識,欣賞扎染作品,感受扎染效果的美,激發學生染紙的興趣。
小小實驗——介紹工具
我請兩個同學上來做個實驗,分別在不同的兩張紙滴上顏料,觀察變化。
通過提問,讓大家思考同樣的做法,為什么沒有做出同樣的效果呢?(找個學生)來摸摸看,知道什么原因嗎?總結原因就出在紙的'不同,這張是宣紙,這張是普通的紙。所以不是所有的紙都可以用來染,只有一些吸收性強的紙才可以用來染。
學習染紙步驟
(一)請學生嘗試學習多種折法,出示幾種折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試一試怎么折,請會折的學生演示折法。
(二)教師演示染法,學生觀察,在演示的過程中一一介紹染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三)。請學生欣賞其他的作品,從而不再局限于老師的染色,讓學生大膽染色,創作出精美的作品來。
評一評————展示成果。要求學生把作品貼在教室的玻璃窗上,讓教室變成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學生在興奮中把染紙作品貼在了教室的玻璃窗上,同學們高興地欣賞著自己的作品,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想一想——課后延伸
同學們,這些染紙太美了,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他們還有什么用途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揮創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在染紙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藝術形式的美感及染紙“勞動”的快樂,從而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容易遇到的問題:
1、色彩水滴的太多,紙太濕不好展示或顏色過多堆積在一處看不出變化。
解決方法:墊在桌子上的報紙應該換成厚一點的白紙,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將聚集的色水散開,應該有教師的第一次示范。
2、學生雖然看了很多種折法后染出有規律的圖案,但拿到宣紙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決:這個地方對于學生來說就難了,光讓他們看宣紙的折痕他不能記住這種方法,需要他們接觸一件作品,親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這時,啟發他們發現,折起來染,打開后才出現的這種效果,這個時候,有必要將一個已經滴好的染紙作品示范打開,也能一并強調打開時要注意不要弄撕了,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個本組作品計劃,擺在前面的小展示臺上,這樣每個同學做的作品不一樣,而且還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術課上還有很多動手試一試的機會,我覺得今后在設計這些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難易層次,最主要是要把細節的要求提清楚,讓他們能夠充分的動起來,才可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成就感,更有興趣的參與課堂。
染紙美術教案篇五
(一)主要內容:
今天,我要說的這節課《美麗的染紙》選自九年義務教育書畫版小學美術第三冊,本課的目的是運用吸水性很強的生宣紙和透明水彩色,通過折、染等方法制作出美麗的染紙圖案。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發明了絢爛的印花、染色文化,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印染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并流傳到世界各地。雖說,在世界許多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都存在過,并都各自獨立的、自發的發生和發展,然而中國的印染工藝歷經千年、生生不息,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藝,獨樹一幟。為了使同學了解我們的民族,了解民間藝術,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發展同學對美的感悟力、鑒賞力和發明力,同時也為了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精心設計了這一課。本課既能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和能力,又能與保守教育緊密結合,使同學既把自身學到的、頭腦中積累的圖案圖形學有所用,又培養工藝制作的嚴謹性,同時也對同學了解有關美術知識、民間歷史也很有必要的。
(二)教學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染紙圖案是民間圖案的一種,通過學習,激發同學熱愛我國民間藝術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染紙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浸、點、染等多種方法,制作出美麗的染紙圖案。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同學實際情況,學習不同的折紙方法,學會染紙的染色方法是重點,折紙的方法、浸染的面積和時間的掌握是難點。
二、說教法
在授課過程中,我主要通過直觀演示法、情境陶冶法,設疑法、講解法、談話法、示范法、練習法、鞏固創新法等多種方法綜合使用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的。
1、直觀教學法,激發同學學習興趣,啟發同學主動學習。使復雜的教學過程變的簡單、直觀,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激發同學興趣,啟發同學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解示范各種染色方法。
2、講解法的運用,使同學開闊眼界,增加知識。
比方:講完折紙、染紙的方法后進行演示,看老師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樣的步驟。同學通過觀察,興趣較高,把同學積極性調動起來,很快通過比較得出結論,進而同學也會在自身的腦子里勾畫出各種自身創意的美麗圖案。既培養了同學的形象觀察能力,又開發了他們的藝術想象力與創新力。
3、運用談話法,抓住關鍵,培養同學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講課中大量運用的談話法,引導同學提問,抓住問題的關鍵。如:通過實物在講單色染紙和彩色染紙圖案時,我啟發同學通過圖案給人的不同美感對比來了解,培養同學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運用鞏固創新法,培養同學觀察能力,進而開展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繪畫創作能力。
借助欣賞同齡人作品的時候,同學邊欣賞,我邊啟發引導同學分析作品,同學通過感官的看、聽與想象的'思維,使同學全身心去參與,開闊了眼界,增加了知識,為同學掌握重、難點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與”為“啟發引導”,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一個“導”字,導之以學,導之以思,導之以畫,導之以創作。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結論都由導得出,同學總結結論。那么,在學的過程中,以學為主,以導為輔,使同學循序漸進的學到知識。具體的說,在本課的學習中,布置了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等環節,協助同學學會觀察方法自身去看、自身去想、去畫,這樣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同學對老師有親切感,激發同學學習熱情。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思路。
我將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化難為易,培養同學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
4、欣賞同齡作品,增強同學整體意識。
5、設計練習,鞏固創新,調動同學的繪畫積極性。
6、拓展教學,激勵創新。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我在教學中為同學設計了多種問題情境,激發同學探究、創新的欲望。在探究中把自身融于活動當中,發明性地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考一考----導出染
“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如何才干有效的調動同學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呢?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難題。師:啊呀!老師不小心把顏色滴在白紙上了,怎么辦?讓同學想一想、幫一幫老師來調動同學參與的熱情。在了解了宣紙吸水性強的特點后,導出本課的課題。
比一比----探究折(欣賞染紙)
接著我讓同學通過欣賞染紙作品來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染紙圖案怎么會染的那么整齊、漂亮?”同時抓住同學爭強好勝的心理,運用競賽的方式引導同學探究各種折法。“說到折紙,我們同學可是專家。有的人會很多種折紙的方法,下面我們就試試看,看誰折得最與眾不同?限時30秒”“10、9、8、7、6、5…….”在緊張的競賽氛圍中,同學的參與意識被充沛的調動了起來。同時在同學探究效果的基礎上歸納出各種折法.
試一試----探究染色方法(學習染紙)
在展示了教師身穿的印染花布和民間藝術藍印花布后,歸納出單色染紙和彩色染紙圖案的特點的同時,同學對于染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師生在一起實驗探究出歸納出多種染色方法。這一階段為同學提供創新的意識。對不同層次的同學進行點撥,使這節課的知識得到反饋,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
看一看----增強同學整體意識(同學作品欣賞)
同齡同學的作品最能激發同學的競爭意識,教師通過優秀作品的分析,指導同學邊欣賞邊注意染色過程中重難點。大小色塊搭配、各種顏色搭配、深淺搭配等等同時體驗總結出染紙的特色:五彩斑斕、絢麗多彩。
做一做----激發同學的創新意識
在經歷了多個環節對染紙藝術的了解后,同學急于嘗試的心情可想而知。此時,教師無須講解更多的知識,主要在同學繪制過程中多關注有問題、有困難的同學,多給一點指導性的建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評一評----展示效果(染紙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