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三年級篇一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0頁的例題,完成第31頁的“想想做做”。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過含有同一級運算(如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兩步式題,也學過一些含有兩級運算(如乘加、乘減但都是乘在前面的)兩步式題基礎上,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例題呈現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使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并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系數量關系理解其運算順序。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練習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錯題和比較題幫助學生整合已學過的混合運算的各種情況,提高運算技能;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學生知識點已掌握,感覺還可以。可是當我改到一位學生的作業時,我發現他出現了這樣的錯誤:
25+18×650—20×3
=43×6=30×3
=258=90
這些錯的地方不就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嗎?上課時,不是總結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憶我的教學過程,我的確在兩方面有了疏忽了。
18×6+25
就聽見“老師你買得太貴了,一本筆記本最多2元…”“不對,最多3元”…學生們就開始爭論起來了,等到這個爭論停止時,我真正提出這節課討論的地方時,又成了他們不太關心的話題了。在這些地方為了將學生的注意轉移,我耽誤了一些時間,這些可都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學生了。在講完例題,練習時我出了“3×5+50
20—3×5”這兩題,大部分學生都會做,并有學生說出了“先乘除,后加減”。我肯定了他的說法,還重復了一遍。在總結算法時,我也說出了先乘除,后加減。于是在作業中就有學生這樣算:
60÷2×3
=60÷6
=10
這真的是先“乘”“除”。看來,我的數學語言真的是值得仔細斟酌推敲了。
針對以上情況,我覺得在下節課首先要明確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第二,針對出現的錯誤情況展示,進行糾錯;第三,算法強化練習。
透過學生作業,仔細分析錯誤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課堂中的不足之處了,
看來今后再改學生作業時,不要一味的圖批改速度了,還要仔細分析一下,從中找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失誤點。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三年級篇二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運算次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展,引入了加減乘除以及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了解運算的次序,才能為后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學生已經有了三年級的基礎,所以課上起來是十分輕松的。在這節課上,我也嘗試著運用規范學生探究本的練習,從第幾次作業幾月幾日開始寫起。我發現探究本在計算課上進行應用其實是蠻有用的。
不過練習下來的`結果產并不是太好,學生最大的問題還是口算,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我發現一下子要求綜合式列出的確太難了一點,題目信息看似簡單,其實蠻具有干擾性的。對一些思維能力不好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只有跟他們說,實在不會,先列分步再來綜合吧。不過綜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寫出來的,因為這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三年級篇三
一、口算
240÷8=70+280=130×30=660÷22=
二、填空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中,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需先算,后算();在有括號的.算式中,要先算()。
2.68減去280除以70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3.390除以48與3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
三、把下面每組中的兩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
19×30=570900÷45=20
(3)450+120=570(4)60×7=420
四、比一比,算一算
(1)165-7×5360÷4+20
(165-7)×5360÷(4+20)
390-(72+28)320÷(4×8)
五、脫式計算
(460+240)÷3534×(50+38)
480÷30+7528+840÷12
六、解決問題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三年級篇四
今天,帶領學生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計算,在上課之前對于課程設計,整節課的思路有了詳細的設置。但講課之后,發現自己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用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判斷學生,我以為混合運算是比較簡單的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2.在導入環節設計不太合理,我設置了一個第一級運算的兩步計算和一個第二級運算的兩步計算,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可以換成二年級學過的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更能銜接例題的教學。
3.在計算過程中,沒有告訴學生,計算哪一步寫出結果,不計算的話要抄下來,導致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少寫。另外就是混合運算格式的要求還需要給學生強調。
4.三步混合運算盡量用三步計算,對于中間是加減號,兩邊是乘除號這一類算法,可以把兩邊同時計算出來,再相加減這種做法,剛開始學生會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慢慢引導,不操之過急。
在教學中沒有完美的藝術品,正是如此,才能讓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秉承初心,認真探索,努力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三年級篇五
本堂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避免計算與實際引用的割裂,我將運算順序與具體場景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列出綜合算式,并總結出運算順序,感悟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基本上沒有出現運算錯誤的情況,但是計算錯誤比較多,看來對于計算能力的訓練還需進一步加強。還有,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特別是“想想做做”的第4題,很多同學不理解“人均居住面積”的含義,因此都用乘法來求,其實我應該在學生解題之前就應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
今天教學了不含括號三步混合運算,重點讓學生理解運算順序。例題出示后,學生都能列出綜合算式,對于如何計算?學生中出現了兩種計算,雖然都正確。但引導學生先同時算出兩個積,既先算出象棋和圍棋的錢,這樣計算比較簡便。當時,我讓學生先算的部分劃出來,這樣下面就出現了150+120÷6×5把后面的除法和乘法都一起畫,一起算,沒有過程的。我發現后及時指出:在計算時,要把沒有參與計算的部分照寫下來,把每一步的計算過程要寫出來。又讓學生練習了45—20×3÷4,學生把過程寫得很清楚了。最后,大部分學生能歸納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后面教學中,我補充了2組把3道一步計算的題目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有點難度,錯的也比較多。書上的幾道解決實際的問題沒來得及講評完。我想,運算順序沒問題了,本節課目標基本上已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