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一
《如果我是一片云》這首歌曲是由我們熟悉的《粉刷匠》改編的,因而歌曲旋律明快,且歌詞內容富有童趣,每句歌詞內容的后半部分有一定重復性,比較適合中班上學期幼兒學唱。整個活動中,模仿許卓婭提出的“傻瓜流程”,從簡單的故事導入到傾聽歌曲,在傾聽過程中有層次的提問,然后添加味精,通過游戲鞏固學唱;然后在游戲中通過圖片的支架進行歌曲仿編,進一步熟悉和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和動作來表現歌曲。
2.體驗小云找朋友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1.歌曲匹配的圖譜。
2.小河、森林、池塘、各動物形象的圖片
一、故事導入我是天上的一片云,我喜歡出去找朋友,我走走走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又走走走,又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我還和他們一起玩了好玩的游戲,那我找到了哪些朋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傾聽感受歌曲
1.第一遍傾聽師:小云找到了誰?(出示圖譜)找到小魚、小蝦,做了什么事情呢?
2.第二遍傾聽你還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圖譜)
3.第三遍傾聽老師來唱,你們來聽,還缺了哪張圖?
4.第四遍傾聽現在我們看看找到的圖譜擺的順序對不對,我們一起檢驗好嗎?
三、學唱歌曲
1.看著圖譜一起學唱。
2.撤掉圖片后面部分進行學唱歌曲。
四、游戲中學唱歌曲
1.第一次“搶椅子游戲”:聽聽我在哪個字上坐下?
2.邊唱邊玩“搶椅子”的游戲:找找圖中哪里錯了?
五、游戲中仿編歌曲仿編小云來到森林里、池塘里……
活動延伸:
小云還會去哪里呢?引導幼兒創編
附歌曲內容:
5353|531|2432|5—|
如果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片云。
5353|531|2432|1—|
我要漂到小河里,漂到小河里,
2244|315|2432|5—|
看見小魚和小蝦,小魚和小蝦,
5353|531|2432|1—|
我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做游戲。
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并用聲音優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活動氛圍并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二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旋律。
2、感受并理解歌詞含義,能夠完成相應的舞蹈動作。
3、體驗小熊一家的幸福與快樂,并認識到犯錯了要勇于承認并改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三只熊頭飾
2、場景布置和道具
3、經驗準備:熟悉故事情節、初步了解歌曲和動作
1、用故事導入教學活動。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三只熊》的故事嗎?
2、三只熊起床吃早餐,大家一起跳早餐舞。
師:小朋友們,我們幫著熊媽媽一起來做早餐吧!
3、三只熊制作新椅子,大家一起跳椅子舞。
師:三只熊吃飽了,要干活了,爸爸想把舊椅子換新,我們幫他一起做新椅子吧!
4、三只熊邀請大家一起跳《三只熊》和玩游戲。
師:三只熊吃飽了,又收到了小朋友們做的新椅子,它們一家人感到非常的快樂,邀請我們跟它們一起跳支舞。
5、三只熊和琪琪表演。
師:小朋友們歇息一下,看看三只熊和琪琪給大家表演精彩的故事。
6、小結:故事里有誰?誰沒有經過同意就進了別人的家?最后她認錯了嗎?誰和誰成了好朋友?大家給小演員們鼓鼓掌吧,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在活動準備、有效回應以及教師自身感染力等方面還需要不斷提高。“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讓一個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局限于會唱一首歌,會做一個動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斟酌的。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三
1、能聽辨不同性質的音樂,并用彩巾表現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不同樂曲的性質,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聽辨能力、想象力、創造和表現能力。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1、喜慶秧歌的舞蹈vcd
2、錄音機,磁帶(進行曲、喜慶音樂、搖籃曲各一段)
3、綢帶人手一跟根
一、開始部分
1、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踵趾小跑步進活動室。
2、復習歌曲〈迷路的小花鴨〉、〈辦家家〉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喜慶音樂,激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欣賞vcd喜慶秧歌
(2)、提問:“小朋友在干什么?這首音樂聽起來怎樣?你有什么感覺?如果讓你來跳,你會怎樣跳?”
(3)、出示彩巾,讓幼兒利用彩巾進行表演。
2、欣賞進行曲,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師:“我們在來聽一聽這一段音樂,你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在什么地方聽到過這種音樂?”
(2)幼兒欣賞進行曲
(3)幼兒自由交談:“這像什么音樂?他們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4)幼兒嘗試用彩巾表演,力求用彩巾當作道具讓幼兒想象、創造動作表現出音樂的性質及內容。
3、欣搖籃曲,啟發幼兒創編動作表現音樂的性質。
(1)師:“老師還準備了一首音樂,我們來聽一聽”
(2)幼兒欣賞搖籃曲,引導幼兒將搖籃曲與進行曲進行比較。
(3)引導幼兒講述:“這首音樂和剛才兩首音樂有什么不同?聽了這首音樂你想干什么?
(4)啟發幼兒想象可用哪些動作表現搖籃曲。鼓勵幼兒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5)請幼兒用綢帶表演給家長看。
4、將三段音樂連起來,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不同的情感區別這三段音樂。
5、請家長來與幼兒一同表演,比一比誰能更快的區別音樂,誰跳的更好。
三、結束部分
1、欣賞舞蹈〈幼兒芭蕾組合舞〉
2、共同舞蹈〈小毛驢〉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四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歌曲。
2、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3、樂于與同伴合作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樂于與同伴合作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課件、小狗和老虎的頭飾、音樂磁帶等。
(一)游戲導入
幼兒每三人一組,兩人手腕搭手腕當轎子,另外一名女孩當“新娘”騎在搭好的轎子上,玩“抬花轎”的游戲。
(二)欣賞歌曲《小狗抬轎》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真正的大花轎,可是里面坐的卻不是新娘子,會是誰呢?讓我們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就知道了。”教師邊播放音樂邊出示課件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讓我們給這首好聽的歌曲起個名字吧!”幼兒討論,回答。
(三)學唱歌曲
1、以提問的方式,幼兒兩句兩句地讀歌詞,學唱歌曲。
“幾只小狗抬花轎?”“誰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怎么了?”“然后老虎是怎么做的呢?”
“接下來小狗又怎么了?”“老虎卻在干什么?”
……
2、幼兒完整地隨老師一起嘗試演唱。
3、教師提出要求,再演唱一遍。
“小狗在拋老虎時,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聲音應該怎樣?”讓我們試一試。
(四)音樂游戲:“小狗抬轎”
1、“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玩一玩這個游戲呢?”教師請出八個幼兒來扮“小狗”,教師扮“老虎”,一起邊唱邊表演。
2、提出要求,將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大老虎坐在轎子里是什么感覺?表情應該是什么樣?”“八只小狗抬轎子時累不累?應該是什么表情?”“大家一起向上拋時,聲音和動作應該怎樣?”
(五)活動結束部分
“歌曲中的動物你喜歡誰?你不喜歡誰?為什么?”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除了喜歡小狗你們還喜歡其它的什么小動物?”“你們想不想把你們喜歡的這些小動物也唱到歌曲里?”“你想讓哪個小動物來抬轎,又該讓誰來坐轎?”
幼兒隨音樂,學著抬花轎的樣子離開活動室。
在活動中,多大數幼兒積極、愉快,這與游戲帶給幼兒快樂有直接關系。整個活動,我以游戲作為主要活動形式,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愉快。指南要求我們幼兒園教學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這十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只有在游戲中才能使幼兒在玩中學,學的快樂、開心。
活動不足之處:
在幼兒學唱歌曲部分,我沒有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扔保留了先前教唱的風格,一句一句地問,一句一句地唱,形式過于死板,今后應在這方面敢于放手,真正落實指南中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五
1、在故事情節中學習歌曲《喂小鳥》,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學習借助教師的表情、體態的暗示,體驗媽媽愛孩子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1、將《喂小鳥》的音樂磁帶作為幼兒日常活動的背景音樂反復播放,讓幼兒初步熟悉音樂旋律。
磁帶錄制的順序為音樂游戲順序:
(一)小鳥和媽媽
(二)鳥飛
(三)喂食
(四)鳥飛
(五)大風
(六)鳥飛
2、幼兒已學會隨音樂做鳥飛和找食動作。
(一)復習歌曲《小兔和狼》。
教師:兔子和狼一直是一對冤家。不過,兔子只要知道怎樣自我保護,就可以不怕狼,放心地玩游戲。聰明的兔子們,我們一起唱著歌去玩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與歌詞相應的律動。)
(二)幼兒傾聽教師清唱歌曲《喂小鳥》,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和內容。
1、教師:小鳥的家建在高高的大樹上。它們在和誰說話?它們說了些什么?(教師以兩種音色分別模仿小鳥和鳥媽媽范唱歌曲)
2、教師:是不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呢?再聽我唱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喂小鳥》第二段歌詞。
教師扮演鳥媽媽唱第一段,然后用手勢及表情指導幼兒扮演小鳥學唱歌曲第二段。
(四)分角色演唱歌曲《喂小鳥》,并隨音樂做找食和喂小鳥動作。
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小鳥。分角色唱完歌后,“鳥媽媽”隨音樂(二)飛一圈回到家中,按音樂(三)的節拍做喂“小鳥”動作,到每只小鳥面前點一下頭,表示喂食,“小鳥”也跟著點一下頭,表示吃食。
(五)演唱和表演歌曲。
可以讓幼兒嘗試分組玩游戲,即將全班幼兒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各請一位幼兒當鳥媽媽,來玩這個游戲。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音樂樹葉教學反思篇六
《親親我,抱抱我》是一首充滿溫情的三拍子曲子,歌曲中問答的形式俏皮愉悅又形象,適合中班幼兒學唱。
在貫徹學習《指南》實踐中,如何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處于樂此不疲、流連忘返的“游戲狀態”,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好勝心、愛美之心,享受歌唱活動的樂趣,是我在歌唱活動設計與組織過程中一直思考的。本活動結合歌曲的特點,巧妙設計“捉迷藏”的游戲情景,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學會歌曲,感受快樂和友愛。同時,活動自始至終關注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初步用接唱的形式表現歌曲。
2、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手偶兩個,布一塊,泡沫墊子
1、導入——出示木偶問好
理解感受歌曲
2、范唱兩遍。
——在玩什么游戲,誰藏起來了?——喜羊羊出來是怎樣說的?
學唱歌曲,嘗試用接唱的形式表現歌曲。
4、根據孩子的意愿,分角色,嘗試第一次接唱。
5、師生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教師先示范,引導幼兒觀察老師是什么時候找朋友的(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找朋友,找到的朋友和老師一起找,反復3—4。
6、生生玩捉迷藏的游戲,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分工,部分小朋友躲在布后面,找的小朋友在地墊上,反復2次左右。
(擴展練習)和客人老師合作表演
這堂課的選材很好,幼兒對這首歌曲很喜歡。并且在演唱時,都能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準備圖譜時,可以直接就使用圖片,簡譜不用加上。在打擊樂器的使用時,有的幼兒還不知道節奏,在這里時應該再更加的強調一下。并且上課時要更加的關注全體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