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方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一
慶百年華誕·誦紅色經典
20xx年6月中旬
xx鎮政府
以比賽的形式組織開展誦讀百年黨史、紅色經典、英雄故事、抗疫事跡等作品與經典詩篇,在全鎮形成緬懷革命先烈,傳遞榜樣力量,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習慣,進一步弘揚愛黨愛國愛家鄉的良好社會風氣,為xx社會發展提供正能量。
參賽對象:各村(居)選送1名35歲以下的.干部參賽;鎮機關35歲以下的干部均要報名參賽。
2、報名時間:20xx年6月8日——6月15日,將報名表報送至xx(聯系方式:xx)處。
3、比賽規則:抽簽決定出場順序;誦讀可加音樂伴奏,請選手自備伴奏音樂;每個參賽節目請將時間控制在8分鐘內。
4、作品要求:作品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積極向上。
5、獎項設置:設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優秀獎10個。
評分實行百分制,由鎮科級領導擔任評委,對每個節目進行評分。
1、思想內容方面,參賽作品主題鮮明、思想性強(10分)。
2、精神面貌方面,參賽者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10分)。
3、朗誦能力方面,參賽者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節奏韻律明顯(40分)。
4、藝術處理方面,參賽者能夠脫稿朗誦,真摯情感表達自然、表情豐富,表現形式多樣(40分)。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二
國學是中華的精華,它沉淀于歷史的長河,而又升華于現代的社會,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在全區小學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幫助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為響應區局紀念節的.批示,我們新橋小學特此舉辦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活動。為切實做好有關工作,確保比賽活動圓滿成功,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新橋小學20xx年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比賽時間:20xx年4月3日下午2:00
新橋小學前樓小廣場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華夏文明——獻給的歌
1、參賽對象:新橋小學中高年級小學生。
2、比賽分組:比賽分一、二、三年級三個組
3、比賽內容從《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經典古詩等國學經典書目中自選。
4、比賽形式:
2、以集體誦讀為基本形式參加展示活動,人數為10—30人,每個節目時間3-5分鐘為宜。
由參賽單位班級報名。
報名時間:4月1-2日。
分個人誦讀和集體誦讀兩個類別獎勵,每個類別按比賽組別獎前三名。
為確保活動取得效果,新橋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組委會。
組委會主任:
評委成員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三
主持人:(畫外音)
打開中國歷史的篇章,每一個節日都浸透著東方文化燦爛的文明,每一個節日都閃爍著神奇的民族凝聚力量。
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清明以春回踏青的悠揚,以思念感懷的委婉向我們走來,訴說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淵源和精粹的人文精華!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郊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蘇堤清明即事》【南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春日》【南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情景串聯:《春曉》音樂起,老師和學生的情景化歌舞表演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絕句》【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情景串聯:朗誦結束,一群清純亮麗的女生沐著春的樂曲上場,她們沉浸在春的歡樂之中,隨著音樂的感覺,緩緩誦來一男教師、十名女學生)
《春》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叮]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腵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下卷:路上行人
主持人:(畫外音)
清明的雨,把永遠的唐詩宋詞化成了清新的生命水墨,
清明的風,把生命的春暖秋寒燃成了歲月澎湃的激情!
杏花春雨江南,讓我們想到那些投筆從戎、征戰邊塞的熱血兒男;
讓我們緬懷那些上下求索的忠烈勇士;
胡馬秋風塞北,讓我們記住那些精忠報國的英豪才俊,讓我們崇敬那些舍生取義的民族精魂。
主持人: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清明掃墓祀祖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扶老攜幼來到墓地,將酒食果品供祭親人墓前,然后焚化紙錢進行祭拜。寫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數高翥的《清明》和蘇軾的《江城子》是清明悼亡詞中的杰作。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日暮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江城子》【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南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滿江紅》【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四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_在世界讀書日時曾講“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但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讓人溫暖。我們不僅要讀書,而且要實踐;不僅要學知識,而且要學技術。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即不僅要學會動腦,而且要學會動手;不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學會生存;不僅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因此,特制定經國學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
一、目的與意義:
1、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擴大學生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豐富各科知識,激發閱讀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高學生的誦讀、識記能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多讀多背傳統經典美文,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經典誦讀活動”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讓學生在誦讀中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國學典誦讀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營養之源。
二、興趣小組成員:
20人左右從八年級到四年級年學生中選拔。
三、活動時間安排:
每周星期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40分鐘
四、活動地點:
六年級教室
五、經典誦讀的內容:
《論語》、《弟子規》、《三字經》等,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經典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六、指導教師:
孟令莉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五
為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整體推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一代新人,今天我校特次開展全校師生參加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1——6年級初選學生。
以班級為單位,每班選送一至兩個節目,參賽人數不定。
參賽作品為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內容或自選內容。節目力求做到表演性、觀賞性、藝術性為一體,可采用吟、誦、彈、唱、舞等多種表現形式,以集體、個人或師生參與的.形式編排,節目風格、體裁不限,表現手法不拘一格,鼓勵創新。
20xx年4月19日下午
前院
謝xx
各班班主任。
本次演講比賽獎勵前五名。
國學經典詩文誦讀展示比賽活動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六
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夯實學生的文化功底,提高全校學生的誦讀水平,讓他們在朗誦進程中取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誦讀作品以古詩詞、兒童詩、經典詩歌、經典美文、國學經典為主。
1—6年級全體學生
1、參賽方式以全班學生整體誦讀為主,可以穿插單人、雙人或群體吟誦,參賽選手應力求展現誦讀水平,同時鼓勵穿插舞蹈、吟唱、字畫等藝術表演情勢,以進一步提升詩文朗誦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比賽中有關配樂、服飾、道具等器材由各班自備。
2、每個班級的節目時間控制在2—5分鐘以內。
3、以抽簽確定參賽順序。
1、初賽階段:以各班為單位組織初賽,推薦優秀節目參加全校決賽(每班推薦一至二個節目);學校將組成誦讀檢查小組對各班級的前三個月的誦讀情況進行檢查。每個班級在匯報前三個月的成果時誦讀形式以集體誦讀為主,穿插個人誦、小組誦,力求從整體上展示班級學生的誦讀水平。
2、決賽階段:各班推薦的優秀節目參加全校決賽,分一年級組、二三年級組、四五年級組、六年級組,分別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二名(六年級一名),最佳創意獎1名,最富感染力獎1名。
(1)獎狀預備、統計:徐xx
(2)獎狀書寫:張xx
1、本次比賽的組織以各班級誦讀課教師為主、班主任老師教師協助,相互配合搞好本次誦讀比賽。本次比賽的結果將與誦讀課教師、班主任教師的期末績效考核掛鉤。
2、各班誦讀課教師要認真選材,努力創新情勢,悉心指導,豐富內容,確保比賽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班主任教師做好協助工作。
3、各班在12月15日前由誦讀課教師將參賽節目名稱、有領誦的也報上姓名,以電子形式發送至。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七
根據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我校學生習禮儀的良好習慣,學校定于11月初舉行“親師友,習禮儀”為主題的《三字經》誦讀比賽。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通過舉行誦讀《三字經》的有關內容,讓學生懂得“親師友,習禮儀”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通過開展誦讀《三字經》活動,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大家了解了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為自己一生的發展奠定扎實的道德基礎。
老師和學生都需要養成一種讀書的習慣。我們相信,有了這樣良好的習慣,我們可以逐步營造出“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園環境氛圍。
全校各年級各班選派班級誦讀經典活動中的優秀選手代表參加;全校語文教師。
1.各班各班要廣泛發動認真組織,并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參賽。
2.參賽內容:《三字經》或與其有關經典文章
3.要求用普通話吟誦,最好能夠脫稿。
4. 參賽方式可以是單人、雙人及群體誦讀。表演形式以朗誦為主,也可輔以配樂、舞蹈表演等形式。
另:決賽名單須于 10月31前交學校教導處老師進行抽簽。
1、各班9、10月份組織日常誦讀活動,推薦優秀代表參加全校比賽。
2、誦讀比賽:各班推薦的優秀節目參加11月初舉行的全校比賽, 比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 2名;三等獎 3名。
3、11月4日晚上在學校綜合樓四樓會議室舉行比賽
1.作品主題內容符合要求。( 1 分)
2.衣著得體,與內容相協調。( 0.5 分)
3.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 1 分)
4.感情飽滿真摯,表達自然,能通過表情的變化反映作品的內涵。( 1.5 分)
5.朗誦熟練,聲音洪亮。( 1 分)
6.吐字清晰,普通話標準,能很好把握作品節奏。( 2 分)
7.能正確把握內容,聲情并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與觀眾產生共鳴。( 2 分)
8.朗誦形式富有創意,配以適當樂曲或以其他富有創意形式朗誦。( 1 分)
9、附加分:各班集會紀律。(1分)
1、評委: 待定
2、統分: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八
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通過誦讀活動,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于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對于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典文化內容豐富,文字精煉,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高度凝煉性和表達應用技巧,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小學一、二年級: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古詩10首。
小學三年級:誦讀《笠翁對韻》《千字文》,古詩20首。
小學四年級:誦讀《笠翁對韻》《論語》,古詩30首。
小學五年級:誦讀《笠翁對韻》《詩經》,古詩30首。
“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鑒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證誦讀時間。每天固定上午第一節課前的預備時間以及每周一節誦讀課為誦讀時間,天天堅持。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靈活安排,充分利用時間。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教師要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二)各班指導教師要根據誦讀內容與誦讀量,劃分每天的誦讀量,制定計劃,根據計劃誦讀并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在每個班級的黑板報上由學生專人負責每周刊登一首詩,一句經典文句。學生在一周內反復誦讀,并記憶。看誰讀得好,記得牢,鼓勵學生多誦多背。班級內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比賽,激發學生誦讀的激情。
(三)一——五年級利用每周一節誦讀課安排經典誦讀的指導和檢查。
(四)布置家庭作業時,可以加入誦讀內容。
(五)學校創設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境,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數量的展示作品??梢允枪旁娕洚嫛⒄b讀內容抄寫小報、改寫經典、自寫古詩等。
(六)指導教師要天天抽查學生,動員學生互動檢查;表揚先進,鼓勵后進;
(七)各科教師都要自覺地在班主任教師的統一協調下,在規定的時間段里,有條不紊地創造性地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要充分利用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多種功能,讓孩子在唱游活動中誦讀。
(八)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檢測,采取抽測、集體誦讀、高年級檢測低年級或同伴互測的方法。并開展歌唱經典、演經典、經典詩篇朗誦會、經典誦讀展示等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展示。
(九)各班以帶領學生反復誦讀為主,對其中簡單語句的釋義不要求講解得過深過細,體現大意即可;對部分難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讀。提倡通過經常的、輕松的、大聲的誦讀和吟誦,自然成誦,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誦讀。如,將誦讀內容編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鼓勵親子誦讀,師生同讀。
經典誦讀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貴在天天堅持,持之以恒。
1、我給大家講美文
學生把自己收集誦讀的古詩文講給同學聽。
2、唱經典
古詩文本身就具有強烈的音樂美。在誦讀的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誦讀的興趣,讓他們記得更好,可開展歌唱古詩文的活動。如孟郊《游子吟》,蘇軾《大江東去》《明月幾時有》,李商隱《別亦難》,白居易《長恨歌(片斷)》等古詩詞歌曲,同時學生還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歌曲曲調去唱古詩文。還可請音樂老師給古詩文譜上好聽的曲調。
也可在游戲(如跳橡皮筋)中編成歌謠。如學生在玩拍手游戲時,“你拍一,我拍一”就變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充分感到了誦讀經典的樂趣,更能堅持下去。
3、給經典配圖
在經典中,因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語言很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等,都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象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為經典配畫,加深了學生對經典的感悟,培養他們思維力,想象力。
5、經典我能行
在誦讀到一定的程度上,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寫。
(1)改寫
“窺鏡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一句中的“窺”就將鄒忌作為男子,卻反復照鏡的自慚心理表現出來。
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你可以改動一下,讓它更傳神。讓學生有了強烈的動筆愿望,希望與古人一較高低。
(2)自寫古詩文
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的介紹,學生對古詩文格韻有了一定了解,就讓他們試著自己寫一寫詩。
6、編寫經典選篇
學生將自己誦讀的經典分類,如分成學習方面,為人交友,勵志人生,絢麗自然等等。并由此自己編成一個小冊子,配上精美的插圖,寫上序言,標上自己主編的字樣??粗约旱某晒?,學生誦讀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使他們樂于誦讀。
7、運用經典
學生誦讀經典,能在實際中運用,更能讓他們樂于好于誦讀。這也是我們誦讀的一個目標。在實際中,我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經典。
如春天到了,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踏青。看見桃花,教師有意識地誦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人面桃花相映紅”等句子,引導學生吟出自己誦讀過的與桃花有關的句子,看誰說得多,說得好,用得當。在作文中,也經常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經典句子。如描寫春雨時,用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九
經典著作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熟背經典,學生了解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讓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潛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同時有利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1、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了解祖國優秀文化,提升人文素養。
2、讓學生誦讀經典、理解經典,以經典詩文,陶冶學生高雅情趣,開闊胸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在誦讀熟背中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培養學生讀書興趣,掌握誦讀技巧,培養閱讀習慣和能力,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富的校園文化。
以《初中生古詩文背誦經典》、《初中語文同步閱讀》及《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讀詩文為主要內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送別、好學等方面的詩文。
每周三下午第四節活動課。
1、每節課前30分鐘學生自由誦讀教師指定的課文。
2、教師分析課文,學生交流誦讀感受。
3、分小組進行誦讀活動。
4、選代表進行誦讀表演。
1、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吟唱或強化記憶。
2、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知識競賽、寫經典、悟經典、演經典等活動和比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終生受益。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位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動,交流情感。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
3、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制作文集。賽:按年級班級來舉辦經典誦讀競賽活動,可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1、提高認識,明確活動重要意義。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過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能夠使班級學生與學生家長了解、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2、精心組織,注重活動實際效果。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要與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和其他節慶的重大演出相結合,挖掘與詮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弘揚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彰顯中華語言與文化魅力。要把“經典誦讀”活動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機融合。
3、創新形式,力求活動豐富多彩。
抄:讓學生做詩文卡、辦手抄報、制作文集。
賽:按年級班級來舉辦經典誦讀競賽活動,可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1、優秀手抄報和讀書筆記展示。
2、競賽活動影像資料。
20xx.9.7
美文誦讀活動方案篇十
(一)抓住學生的最佳記憶期,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學生誦讀詩文經典,培養學生博覽群書的良好習慣,在校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營造勤奮讀書、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
(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高興趣,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促進學生更新知識,活躍思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一)廣泛宣傳經典誦讀的目的意義,不給家長增加經濟負擔,取得社會、家長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抓好過程管理。
(三)保護學生的誦讀興趣,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積極創設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境,提倡通過經常的、輕松的誦讀,自然成誦。不定誦讀指標,以保護學生的誦讀興趣。
(四)各班要結合課外閱讀活動,結合評選誦讀小能手活動和誦讀經典競賽等,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斷深化。
各班自選內容,旨在提高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好學等方面的詩文和中外現、當代美文。
(一)初一、初二每班出一名選手參賽
(二)比賽程序
1.初賽
初賽由各班自行組織進行。各班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此基礎上組織進行初賽,確定決賽參加對象,并于9月22日前把決賽報名表上交到政教處。
2.決賽
決賽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時間初定為:9月25日下午2:20
(三)比賽規則
1.抽簽決定出場順序。
2.誦讀作品自選,但必須是經典誦讀篇目。
3.參賽選手必須脫稿朗誦。誦讀時可加音樂伴奏,伴奏音源由選手自備。
4.每位參賽選手比賽時間限制在8分鐘以內。(超時將酌情扣分)
5.評分標準:
比賽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內容(15分):選材內容符合比賽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d.臨場表現(30分):衣著得體,體態語適當,表演到位,臺風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強,現場效果好。
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總之,我校將以這次比賽活動為契機,在師生中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全校掀起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潮,真正讓廣大師生閱讀經典,親近經典,熱愛經典。
政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