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一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了解孔子。讀讀他的名言和讓學生知道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但我們中華民族敬仰他,連外國人也崇拜他。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偉大的人物形象。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是怎樣拜老子為師的?”作為引線。讓學生去讀懂課文,找出重點詞句。學生普遍都能找到,還能講出孔子拜師的艱難。然后再問你喜歡孔子還是老子?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孔子。因為孔子有禮貌;有的學生說喜歡孔子虛心,自己都遠近聞名了,還要向別人學習。而有的學生則喜歡老子,因為老子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孔子,他很無私等等。學生們還提出了各自喜歡的方向,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結合“孔子和老師不僅學問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再聯系現實生活,同學們每天上學、放學見到老師時是怎么做的?讓他們自由說說,從而教育學生學會禮儀,是一種美德。
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有的學生說:我學琴考了3級,還要考更高級。有的學生說:我媽媽一直在學習,她現在正在讀夜大考會計專業呢。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媽媽是老師,雖然她知識淵博,可她還在堅持學習,每天都還看書呢。學生理解得不錯。我不特意介詞了毛澤東主席晚年在病床上還堅持看書,后來眼睛不行了,還讓警衛讀給他聽。然后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二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第十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游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說明了孔子是一個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師。
這是一篇充滿智慧與靈性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對學生來講較為深奧的文章。課文以“游春”為線索,一次寫了賞景,論水,言志三方面的內容,篇幅較長,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采用直奔重點,長文短教的方法,以課文的第二部分論水為教學的重點,進行重點品讀感悟。并力求還原語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讀書聲充斥整個課堂,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升華,讀中內化。論水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教學中我盡量放大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這一中心,牽一發而動全身。潛心品讀、披文入情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將文本與已有知識如:名言、警句、古詩、成語以及學過的課文結合起來,與生活積累結合起來,與入情入境的誦讀結合起來,放大學生視野。另外,水的君子風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四點,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我適時抓住省略號巧設補白訓練,讓學生做一回孔子贊一贊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說水在潔凈了他人的同時卻污穢了自己,可見他多么舍己為人!有的說滴水能穿石,可見水有恒心有毅力!還有的同學說水是特別謙虛的,有的說它胸懷很寬廣……”孩子們的回答正好是對孔子未說完的話的補充。在贊水的同時,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同時,在教學中,采用一唱三嘆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于學生的心間。有了前面的鋪墊,后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們已經明白老師的用意,領悟了老師的教誨,人人爭做君子。
所以言志這一部分我就簡單處理。其次,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論,人們對孔子的一些評價,從更深一個層次了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進而想以此激發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熱愛,學國學,愛中華。本節課中,我極力去引領學生品讀、賞讀課文,真正理解課文,走進課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他們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樹立爭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縱觀整節課,呈現出前松后緊的`態勢,對課堂節奏的調控不夠合理,對教學的預設不夠充分,存在諸多的不足,還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三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字意思的基礎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在體會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一、顯得孤立,沒有了整體感。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四
《孔子拜師》是一片精讀課文。同時也是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寫人的課文。本文出現了很多學生從未見過的詞語。在第一課時中,我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學習,生字學習。比如遠近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傳授、毫無保留、佩服、納悶等詞語進行理解,閱讀訓練。
學生不懂的就讓他們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進行理解,或是同桌之間交流。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尤其是風餐露宿,學生理解到位,講解的有聲有色。
在掃清字詞障礙后,我在第二課時提出了一個統領全文的概括性問題:孔子和老子分別是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既有統領性,又有發散性。它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將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煉,同時又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談開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學生這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受,由淺入深的評價,都是積極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學生在喚醒文本的同時,心靈也因這種穿越而擁有了春風化雨般的滋養與潤澤。
另外,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與故事人物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搜集了關于孔子的圖片、以及《論語》中耳熟能詳的句子。更加加深了學生對孔子的印象。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五
《孔子》一課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概況和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幾個小故事,表現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孔子是對中國文化有巨大影響的古代名人,這篇精讀課文就是根據《論語》等相關資料簡要的對他做了一些介紹。本文的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張,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課前我讓學生從不同途徑,如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充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安排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初讀時可自由輕聲朗讀,可同桌互讀,細讀時采用默讀、齊讀、依次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情態。
2.抓住重點詞句段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孔子的生平概況這部分是我抓住介紹他是什么家,介紹了幾個關于孔子的故事,進行理解。通過朗讀一些關于孔子的言語行為,神態心里的描寫,讓學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張,形象風貌,如:推己及人,厭惡偷盜,善于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3.對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話語進行評析,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原則并運用于生活實際。
回顧自己整堂課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講了第一個小故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通過交流,明白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拉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寬容。并讓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到對人要寬容。在講完第一個小故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并指導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們自學后面的幾個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做得很不夠。我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是談自己的感受,這時,我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而是靠自己的講灌輸給學生,沒有把發言權留給學生,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還有就是對課文讀的太少了些,雖然在設計這堂課時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可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落實。由于怕讀得時間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緊張。),對課文的讀也就不到位,這或許也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談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文本所在表達的內容很多時候在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
總之,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后還要多努力,爭取讓自己的教學上一個臺階。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六
這次上課的題目是《孔子拜師》。選擇《孔子拜師》一課,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學,在那個寧靜而溫暖的小城里,受到了古樸的傳統文化的熏陶。想起學生時代看的那一場舞劇《孔子》,圣人的一幕幕滄桑又浮現在眼前。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講一講孔子,把我所知道的孔子講給我的學生聽。
11月19日,早上,上課了。按照預先的設計,從介紹孔子導入。原本配樂《破陣》是一首頗有氣勢的音樂,加上激昂的解說詞,本想把學生引入到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中。怎奈,音樂中途“罷工”,正在我興致剛起之時,戛然而止。我心中一驚,但隨即鎮定下來,故作鎮靜地繼續解說,想通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彌補聲音缺失的遺憾。但是,誠實的說,心情還是比較受影響的。但是,課還是要繼續!我強打精神,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字詞、文章大意的梳理。終于,上到了我自認為可以出彩的一個環節——古文識漢字。精心準備的音樂《墨香》響起,我重整旗鼓,打起精神,把我對漢字的熱愛透過漢字簡介、古文字介紹傳達給學生們。不知不覺,我竟投入其中,漸漸把所有負面情緒過濾了出去,與學生一起,走進了古文探秘的神奇。再接再勵,小小的故事我也盡量講的聲情并茂,學生和我,都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
課結束了,看到學生們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幾位聽課老師微笑地看著我,我心里覺得輕松了許多。雖然,課上的并不完美;雖然,一上來就出了那么大的紕漏;雖然,自己的內心經歷了小小的波折,但是,一節課完整地上完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得到了幾位老師的認可,我心里還是挺開心的。吸取的教訓就是:準備還要再充分一些,課堂上的心里調試還應再及時一些,課程設計還要再精心一些。每次進步一點點,離精彩就更近些。
孔子的故事教學反思篇七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兩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為人處世。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重點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相關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我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課文寫了孔子哪幾個小故事?”引出本課:“哪個小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匯報過程中,我擔心自己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匯報能力還不夠,就給了學生匯報的框架,如:我們組認為孔子是?人,我們是從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請大家跟我們讀?請問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嗎?結果上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時間不夠。因為自己綁著學生的手腳在回答,浪費了匯報的時間。學生匯報時也不流暢。結果可想而知,自己畫蛇添足了。
這節課沒完成目標的另一個原因是小組的構建還不夠完善,如學生匯報的形式要讓學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以后教學過程中加以改正。